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专家提醒:中企海外并购需冷静判断

2016-12-24 12:27:00

 

来源:互联网

专家提醒:中企海外并购需冷静判断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势头可谓强劲。有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达到1739亿美元,同比增长68%,涉猎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扩大。

但与此同时,企业对外投资中的风险也逐步涌现,这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关注。据新华社消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12月6日就当前对外投资形势下中国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答记者问时称,“监管部门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

受访的并购专家表示,针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同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也需要政府引导企业正确投资;企业则更应加强自律。

“并非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挣钱,因而企业仍需谨慎进行尽职调查与评估。”祁欢还建议,中企进行海外投资前,有必要进行前期的调研与环境的评估,并了解当地劳资的安排(如雇佣当地工人比例、社保以及辞退工人需履行的手续等)。

企业走出去前应去中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投保;重视合同,应该雇佣中外律师审查把好关。再有就是行贿问题。

中企对外投资风险

随着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海外投资与并购热,也引发了一些风险隐患。

据媒体报道,部分高净值人群和财务公司为了绕道监管,借助PE/VC出海。有的PE/VC为了满足这些资金,快速设立、快速出海,随意编造项目;还有些PE/VC利用其募资功能,搭上一些国内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便车”,并采取杠杆架构,导致出现母小子大(借助杠杆)的项目。

由此,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据新华社消息,12月6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就当前对外投资形势下中国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答记者问称,监管部门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这已是上述四部门近期第二次对对外投资风险的公开表态。

稍早在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就表示,中国坚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政府引导,坚持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把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和防范对外投资风险结合起来,规范市场秩序,按有关规定对一些企业对外投资项目进行核实,促进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因而有受访业界专家称,针对“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对外投资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

“我认为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因为现在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盲目的跟风投机现象,更有企业通过收购的海外项目进行套利。”华利安中国高级副总裁任征微12月8日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华利安曾被业界评为全美兼并收购业务第一。

她对此还举例说明,如国内有的公司临时成立一个基金,去市场进行募资,然后对海外收购项目,再将该项目高价卖给国内上市公司等,从而赚取国内与国外的项目利差,此类现象风险就较大。

加强监管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否构成影响?“这对纯粹套利的对外投资企业会有影响。”任征微对记者表示,“但这对扎扎实实做海外并购的企业影响则不大。因为此类公司规模较大,业务明确,项目也清晰;同时该项目对国家与企业都有战略意义,因而也受到地方政府与银行等支持。”

走出去战绩卓著

记者注意到,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显著增长。来自10月20日普华永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实现显著增长,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71宗,几乎是去年全年交易数量的两倍;交易总金额逾1600亿美元。从民企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来看,媒体娱乐领域的投资额最大,达到263亿美元。

在川财证券分析师穆启国看来,一是明显较高的金融杠杆为中国企业境外并购创造了条件,助推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二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付出了较高的溢价,反映出中国企业对海外技术、关键资产获取的迫切程度。三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承担较高的风险和较低的绩效,反映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时并不在意短期的收益回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