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卖不动低端难赚钱 国产手机在印度吃尽苦头?
高端卖不动低端难赚钱 国产手机在印度吃尽苦头?
【中国经营网注】或许是近年来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表现过于抢眼,外界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国产厂商高调西征上,而期间的苦与泪却鲜少被关注。本文来自钛媒体。
上周Z11 mini发布会结束后,努比亚总经理倪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市场价格战比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这一表态真实反映出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掘金的尴尬现状。或许是近年来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表现过于抢眼,外界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国产厂商高调西征上,而期间的苦与泪却鲜少被关注。
众所周知,国内手机市场已从增量时代步入换机时代,手机出货量整体疲软,2015年仅增长2.5%,而分蛋糕远比把蛋糕做大艰难,小米、华为、魅族、酷派、金立等使出浑身解数抢占市场,价格战、渠道战、营销战此起彼伏,就连占据领先优势的小米在2015年也变得极不淡定,延长产品线并增加广告投入,手机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市场混战的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华米OV”格局初步成型,中小品牌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成为必然选择,离中国近、人口与中国相当、同样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印度,开始进入国产手机厂商的视野,不少厂商把印度选为出海的首站。
低端本土品牌成香饽饽,“中国制造”次之
提到印度手机市场,不少人习惯把其与5年前的中国相提并论,原因在于二者处于智能手机换机大潮的风口之下。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印度正经历从功能机时代迈向智能机时代的重要历史阶段。目前,印度人口超过12亿,智能手机普及率只有10%,这意味着至少有10亿人没有用上智能手机,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市场,分析师预测未来数年印度年增长率将达40%。
于是,2014—2015年,小米、一加、vivo、联想、魅族、金立等手机厂商纷纷西进,印度俨然成为国产手机的第二战场,在市场格局未定的高速发展期,进入越早享受的市场红利越大。当然,国产厂商扎堆进入印度市场还有深层次考量——印度充当桥头堡角色。
事实上,过去也出现过国产厂商出海潮现象,但主要集中在与中国文化相近的东南亚,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地区,尤其是欧美等成熟市场,至今没有国产厂商成功出海的先例。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印度成为国产厂商出海的战略要塞,如果能成功拿下,则可以为后续的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正是由于未来潜力巨大,印度市场上演群雄争霸的戏码,不仅吸引国产厂商跃跃欲试,而且本土厂商Micromax、Intex、Lava和长期盘踞的三星、苹果、索尼、HTC也欲大展拳脚。国产厂商以后来者身份杀入陌生的印度市场,自然不会像在中国那般顺利,行业排名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IDC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印度手机市场排名前三为三星、Micromax、联想(包括摩托罗拉),市场份额分别为26.8%、14.1%、11.6%,Intex、Lava分列第四、五位,联想成为前五中唯一一家中国厂商,这与2015年联想“海外优先”战略密切相关,五大厂商占据印度手机市场的七成份额。
相比之下,苹果、小米两大光环加身的厂商在印度市场表现并不抢眼,分别位居第六、第七,它们和华为、魅族、金立等分享剩余的三成份额,背后原因值得仔细推敲。
一向以高端品牌形象示人的苹果拓展印度市场受阻,与当地整体消费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千元机占据70%的市场份额,15000卢比(约1500元)价位手机占比23%,2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不足10%。苹果在印度属于奢侈品,自然不受待见,而定位低端的本土品牌则成为香饽饽,“中国制造”次之,以满足印度日益增长的购机需求,硬件配置仍是重要选择标准。
国产手机厂商还是在印度吃尽苦头
面对印度旺盛的购机求,渠道布局成为国产厂商必须拿下的攻坚战。通常而言,渠道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成本也在所难免,相比国内,在印度搭建渠道的难度更大,这让国产厂商吃尽苦头。Flipkart、Snapdeal、亚马逊是印度三大电商网站,通过电商铺货的手机比例只有30%,社会公开渠道和运营商仍占据主导地位。
小米之所以在印度排名第七,与其线下渠道布局缓慢密切相关。小米主要通过Flipkart销售手机和平板,符合其轻资产模式的一贯作风,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手机线上营销费用由电商网站支付,成本相对较低。魅族合作伙伴是Snapdeal,一加则与亚马逊展开独家合作。
不过,即便小米花大力气铺设线下零售渠道,实际进展可能也并不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线下零售体系成本居高不下,主要体现在分成比例较大,部分零售商分成比例甚至高达毛利润的20%。实体店赚取高额分成,一方面支付人力成本,尽管印度整体工资水平不如中国,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另一方面店铺租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