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已沦为工薪所得税 月薪6千、3万都存不下钱?
个税已沦为工薪所得税 月薪6千、3万都存不下钱?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华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沙振权建议上调个税起征点。据悉,沙振权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此提案引发众多议论。一如往年,个税起征点再次成为2016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
现有个税起征点已不适应当前的状况
据新京报报道,沙振权在提案中明确表示,应当减轻个人税费负担,首先就要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即大众常说的“个税起征点”)。现行每月3500元人民币的免征额为2011年修订,距今已经接近五年的时间。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显示,这五年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的上涨幅度都在10%以上。但同时,居民消费价格也在连年上涨,其中2011年上涨5.4%,2012年-2014年每年的涨幅也都超过2%。
“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个税起征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状况,需要做进一步的上调,以减少低收入者的税收压力。”沙振权在提案中建议,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额也应当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家庭情况。2011年之后,我国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
“例如,香港在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时候,对已婚人士,需要供养子女、父母或兄弟姐妹的人士都有相对应的税收优惠。”沙振权说。
专家称个税已沦为“工薪所得税”
资料显示,我国个税起征点自1980年确定为800元后历经了三次调整: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也就是说,个税起征点至今已经有近五年的时间未做调整。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若提高个税起征点到5000元,那受益人群就是工资水平在3500-5000元的工薪阶层。
2015年,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曾是两会的热点。彼时,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态,简单地提高起征点并不公平;从最根本上来说,应该是改税制。
此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现在个人所得税已沦为“工薪所得税”;在二十年前,“工薪所得税”可以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因为二十年前人们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基本靠工资收入。
高培勇认为,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主要收入差距已不是工薪收入差距了,而是其他来源的收入差距。实际上,按照我国税法,个人所得税包括股息、红利、财产租赁、个体经营所得等11个大项。
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已连续多年同比增长。财政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201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为7377亿元,同比增长12.9%;2013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为6531亿元,同比增长12.2%。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目前我国个税税率,是继续沿用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由原来的9级改为7级的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起征点3500元)。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具体级数和税率,请看下面这张表。
这样交税,有点存不下钱。个税起征点不变,而衣食住行的物价指数却在上涨。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CPI(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同比涨幅为1.4%。
两者的“叠加效应”,让不少工薪族、高薪族都感觉,交税后能存的钱越来越少。
月薪6千、月薪3万都存不下钱?
工薪族:每年纳税近千元压力大
据信息时报报道,在广州某保险公司工作三年的徐小姐向记者“晒”出的工资条显示,她月收入6000元,年缴个税780元左右。
徐小姐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与朋友一起租了一套三居室,每月租金1000元,水电费、物管费200元。每月实际到手工资5135元,刨去吃穿用度的必要开销,此前每月能结余数百元。
今年,徐小姐感到“压力山大”,觉得自己日常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她说:“我租的房子开始涨价,月租金去到1400元。毕业三年过去了,感觉什么都在涨,就是工资不涨。菜价涨了,吃饭成本高了,连买衣服都比以前贵很多,每个月衣食住行的花销比过去高了15%左右,基本上每个月存不了什么钱。现在看,我每年交的个税去到千元,也够我大半个月房租了。我们这些工薪一族压力太大了。”
高薪族:家庭开支大月薪3万也“月光”
相比工薪阶层的徐小姐,工作12年的洪女士可算高收入上班族。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她经过多年打拼,税前月薪达到3万元,令不少人羡慕。
但提起收入,洪女士也是有些无奈,“我们家有车贷、房贷都在还,每月车贷5400元,养车1500到2000元,房贷2000元。还有一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仅每个月学费这些开支就也有2000多元,加上一大家人吃饭、日常衣食住行开支等等,每个月平均开支有2万元。本以为3万元的税前工资能应付得过来,但扣税都能扣5000多元,基本是没有什么结余的。”
洪女士认为,“我虽然是别人口中的‘高收入’,但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硬性的基本开支摆在那,我觉得征税时应该考虑以家庭为单位减免这些必要的开支,减轻一下我们纳税人的负担。”
(编辑:赵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