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济或将降中趋稳供给侧改革有望推进
2016年经济或将降中趋稳供给侧改革有望推进
中国经济增速在2015年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而年内的各项稳增长措施不断出台,货币政策上更是多次降息降准。
展望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成为2016年最热的经济关键词。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受访经济界专家称,短期来看,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但由于有“稳增长”政策的托底,2016年整体经济走势可能呈现“降中趋稳”。在此条件下,预计宽松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财政赤字也将出现被动提升,同时一些传统性行业的强制性关停并转、结构转型,都会因为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导向而加快。
2015年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虽然2015年货币政策上先后出台了五次降息降准以及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等一系列调控手段。然而,多数受访专家称,2015年货币宽松已从此前的漫灌转向滴灌。
“这是考虑到以往的全面宽松导致流动性大量囤积在金融体系内,推高金融资产价格,却没有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对此,北京一位券商宏观分析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
对于2015年货币、财政以及产业政策调控思路,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记者表示, 2015年,央行在多次使用降准降息等总量性工具之余也继续通过补充抵押贷款,扩大再贷款质押品范围等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则围绕着“补短板”的政策思路,通过政策性银行发行基础设施专项债,将部分2016年的项目提前安排到2015年实施等措施补充了资金来源,加强了环境保护,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等领域的投资。房地产政策方面,则逐步取消限购措施,多次下调抵押贷款利率,削减房地产购置相关税费,刺激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
“总体而言,政府吸取了2009年刺激政策‘大水漫灌’带来较多后遗症的教训,整体政策的思路在于稳增长、保底线而非刺激经济大幅反弹,也避免了高通胀的出现。”沈建光对记者进一步表示。
在沈建光看来,众多结构性的政策有助于经济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可获得相应的金融和财政支持。对于改善民生和就业发挥了作用,也提升了相关政府投资项目的回报水平。而房地产政策带动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回暖,拉动了相关的家电、建材等方面的消费,北京、上海等地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也有所增加,缓解了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对于上述宏观调控思路会在2016年释放出哪些影响,沈建光对记者称,“伴随着多次降准降息的作用逐步向实体经济传导,前期因为多种因素而耽误的财政支持的政府投资项目逐步开工和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复苏, 2016年上半年总需求会进一步回暖,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反弹。”
2016年经济或将降中趋稳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按照十八大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业界据此推算2016年至2020年间年均经济增速底线也是6.5%。
受访经济界专家称,在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宽松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以推动总需求保持扩张,托底经济增长。
“在2016年,由于中美利差倒挂的压力在逐渐加大,因此央行在继续推进宽松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注重政策投放的落脚点,涉农、涉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宽松。”上述券商宏观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该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这正是考虑到了中美利差倒挂的压力。近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如果未来过度宽松,中美利差的倒挂可能导致资本继续流出,给汇率端带来压力。因而他认为,在强调货币政策稳健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等。
对此,沈建光对记者表示,宽财政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降税减费取代了增加政府投资成为了重点。实际上,十八届三中全会虽为中国经济开出“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处方,但是政府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干预始终尾大不掉。近几年不断依靠政府投资实现“稳增长”更加剧了对政府有形之手的依赖症。2015年,部分因为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完成“营改增”改革并借此实现减税的既定计划被迫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