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曝光去产能路径
专家曝光去产能路径
【中国经营网注】中企之声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过剩产能必须消化,需求侧管理认为市场无法出清,因此需要采用政策刺激的方式来恢复需求,令需求扩张去迎合现有产能;而供给侧管理则认为市场可以通过价格调整等方式来自动出清,通过价格、产能整合、淘汰等方式来清理过剩产能,而“过剩”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显然,“面多了和水,水多了加面”的做法应该终结了。过去那些靠低端附加值以及能源消耗的企业会加速退出市场,特别是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和先进技术的“僵尸行业”,过去靠政策扶持和银行贷款存活,在新的条件下不会获得政策支持,必须退出市场,这是不能有任何犹豫的。
在李锦看来,去产能和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有五大路径:一是从解决僵尸企业入手,关停并转,用产权转让、关闭破产方式加快清理退出;二是剥离出来,重组合并,重新配置资源;三是用“腾笼换鸟”的思路去换产品、换技术,换新的运营方式,提供有效供给;四是扩大出口,开辟新的市场,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五是加快产能输出,在供给端消化产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召开。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预计,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定调“稳中求进”,而实际上则更强调供给侧改革,这个改革的核心之一便是“去产能”。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12月11日表示,国资委对处置央企僵尸企业的初步想法是,采取深化改革,减员增效,清产核资,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措施,积极地推动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在亟需去产能的产业中,以煤炭矿产和钢铁为主的能源资源类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供需严重失衡而首当其冲,但这些领域聚集大量地方国企和央企,人员众多,牵涉的资本亦复杂,处置不易。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名誉会长濮洪九12月17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醒道,对于清理产能,需要制定相对细化的退出标准、政府要制定好相关政策、做好工人安置及产业转移和经济补偿。
中企之声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亦表示,调供给结构,需要提供制度供给,需要政府放权,才能使得中央意图转变为政府部门、中央企业的行动,需要压力转换机制。
中央密集布置“去产能”
从11月至今,中央与国务院曾在多个场合提出了去产能的问题,可见去产能的紧迫性。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分类指导,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李锦指出,这是国务院层面,首度就亏损企业问题提出定性、定量、定标准、定时的措施,特别是到2017年末的时间表确定,具有重大意义。
而在11月23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把“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四大关键点之首。同时,会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提法。这不仅为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下一步攻克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因而,管清友亦猜测最近要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有对去产能有进一步的部署。
李锦也认为,供给侧改革突破口就是要对“僵尸”企业实行清退。张喜武亦表示处置僵尸企业和企业行业脱困问题,国资委还在进一步研究,目前并未形成最终决策。“解决僵尸企业有两大问题,一是钱从哪儿来,二是人往哪儿去的问题。”张喜武指出,如果这两个环节解决不了,解决企业脱困、行业脱困还有僵尸企业,难度都非常大。
目前可看到,央企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或者被动的进行兼并重组,比如最近短短一周时间,已有五矿、中冶、中远和中海四家央企宣布战略重组,而据记者了解更多央企还在密集商谈重组事宜中。
去产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