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进口量经历两连斩的幕后
棉花进口量经历两连斩的幕后
【中国经营网注】造成中国棉花进口锐减的原因有很多,既有2015年严控棉花配额的影响,也有今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调整棉花抛储政策,下调竞卖价格,造成内外棉价差趋同等因素。但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了需求端。“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纺织企业的需求在下降。”纺织行业内部人士表示。不仅如此,目前多数纺织企业都面临着订单减少、产品利润大幅下降的困境,甚至很多企业在扣除成本后,基本无利润可言。近两年国内大量纺企关门停产,即使开工企业也未能正常生产。
实际上,“今年出口降幅可能比去年还要大。”浙江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表示,这几年纺企的开工率普遍不高,外需不足、成本不断攀升等原因让很多纺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一些大型企业向东南亚转移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做一个选择,或者转型,或者也将工厂搬至人工低廉的地区,而刚刚加入TPP的越南正在成为他们理想的目的地。
据华夏时报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也是重要的棉花贸易国,但是近三年来对于棉花进口,中国市场却出现了“厌食症”。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棉花进口量约在416万吨,2014年这一数字则减少了近一半,为275万吨,而仅在2015年刚刚过去的十个月中这一数字又再创新低,跌至120万吨左右,自2013年开始棉花进口量已经经历了“两连斩”。
比连续“腰斩”更为惊人的是,近三个月来,我国的棉花月进口量已经跌落至“个位数”。数据显示,2015年8月我国进口棉花7万吨,2015年9月进口棉花5万吨,2015年10月进口量降至4.2万吨,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新低。
然而,抛开数字迷局,隐藏于中国棉花进口经历“两连斩”背后的却有可能是全球纺织企业版图的重构。
竞争力式微
造成中国棉花进口锐减的原因有很多,既有2015年严控棉花配额的影响,也有今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调整棉花抛储政策,下调竞卖价格,造成内外棉价差趋同等因素。但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了需求端。“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纺织企业的需求在下降。”纺织行业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纺织企业都面临着订单减少、产品利润大幅下降的困境,甚至很多企业在扣除成本后,基本无利润可言。近两年国内大量纺企关门停产,即使开工企业也未能正常生产。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曾表示,2014年国内纺企实际开工量在7000万-8000万锭,2015年预计实际开工量只有5000万-6000万锭。
与中国纺企需求萎靡相印证的是,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纺织品需求的下滑。
据中国海关统计,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下降,且按美元计降幅再次扩大至两位数。
“很多小的工厂已经停工了。”山东金龙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山东很多地方,小工厂都面临着没有订单可接的境地,而自己所在的企业也已经开开停停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