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中国企业“购买”欧洲资产应防范高价风险

2015-06-20 11:37:00

 

来源:互联网

中国企业“购买”欧洲资产应防范高价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末,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存量占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比重不过7.4%,到2013年末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4.2%,金额达到了937亿美元,其中欧盟400.97亿美元,美国219亿美元,澳大利亚174.5亿美元,加拿大61.96亿美元,挪威47.72亿美元,日本18.98亿美元。

按照《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3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流量为45.2350亿美元;而英国《金融时报》声称中国去年在欧洲投资高达18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13年的两倍;仅在意大利一国,短短一年时间里,上海电力、国家电网、光明集团和中国化工(中化)投资额就接近100亿欧元。

中国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的步伐加速是中国经济实力的表现之一,中国买家在全球范围内的购买行为可能会成为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而中国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直接投资,尤其是对欧洲投资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因为欧洲被购买的企业或品牌多为中国人所熟知,更是因为对欧洲的投资往往价格高昂,且夹杂着政治社会风险,盲目的乐观预期可能会带来巨大损失。

中企“购买”欧洲

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投资势头不减,标志性企业并购案一再发生,1月初复星集团收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3月下旬中化集团收购全球第五大汽车轮胎制造商、意大利公司倍耐力,都在欧洲和国际产业界引起相当大反响。在欧洲中央银行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汇率疲软利率超低的背景下,预计中国和其他国家对欧直接投资都将受到激励,因为一方面欧元汇率疲软压低了以其他货币计价的欧洲资产价格,另一方面由于欧元资金利率超低,收购欧洲资产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

随着中国对欧美直接投资持续显著增长,投资价格是否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欧洲不少舆论指责中国投资者是“低价收购”,欧洲货币政策客观上给包括中国投资者在内的外部各国投资者创造了“抄底”收购欧洲资产的机会,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指责的声浪。

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在法国国内就被人为政治化,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声浪;中化集团收购倍耐力被某些媒体描绘为中国“低价摘走意大利工业之花”,某些意大利政客更是对此上纲上线。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认为,此举是意大利产业政策的败笔,是意大利产业政策全面崩溃的标志。

然而,中国投资收购真的出价过低、条件不好吗?当事被收购欧洲企业管理层看法普遍与此相反。

在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的交易中,承担公司日常经营职责的地中海俱乐部管理层一开始就希望中国投资者接手。在中化收购倍耐力的交易中,倍耐力方面认为这是一笔合算的交易,是避免该公司解体的最好手段,而且谈判得到了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的默许。

从发展前景来看,投入中资怀抱对被收购企业最为有利。在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的交易中,中国毫无疑问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国际旅游市场,2013年国际旅游支出已达1286亿美元,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大陆公民出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其增长潜力与颇有老气横秋之感的欧洲市场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近年遭遇经营瓶颈的地中海集团而言,中国大陆是它最有希望再度赢得较大发展空间的地方,而来自中国的老板比其他任何地方的投资者都更能帮助它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正因为如此,站在中立第三方立场的德国《商报》1月4日文章称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在中化收购倍耐力交易中,鉴于中国已经连续数年稳居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最大汽车销售市场地位,中国投资无疑有助于倍耐力在这个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赢得更好地位。

高价风险

从商业视角来看,无论是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还是中化集团收购倍耐力,抑或其他大型中资收购项目,都是对欧洲东道国非常合算的交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