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改幕后
价改幕后
【中国经营网注】过去10多年,中国一直缓慢推进资源价格改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对物价上涨的担心,改革踯躅不前。目前,政府对价格的管控,主要集中在与资源能源、垄断、民生相关的领域。而这些,被认为是前30年改革中留下来的“硬骨头”。
实际上,最高层关于价改的表述已显示出观念的转变。11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指出,价格改革是为了切实形成一种由市场需求定价、“有升有降”的合理价格机制。他表示,市场定价实际上是给了消费者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从长远来看,对于消费者是有利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改委一直将“物价稳定”作为价格工作首要任务,放在各领域的价格改革之前。而这一轮价格改革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较为宽松的空间:PPI、CPI在过去数月持续走低,国际上重要能源资源价格也开始大幅回落;在过去数年,中国的价格改革总是受制于通胀环境,改革阻力较大。
据时代周报报道,正在全力推进的价格改革无疑将成为撬动中国全面改革的一个重要支点。
过去10多年,中国一直缓慢推进资源价格改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对物价上涨的担心,改革踯躅不前。目前,政府对价格的管控,主要集中在与资源能源、垄断、民生相关的领域。而这些,被认为是前30年改革中留下来的“硬骨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最后的突破”意义非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中指出,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这些问题对应的领域与价格改革“硬骨头”涉及的领域高度重合。
仔细梳理,过去的一年,突破已经出现。
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启动,即政府以补贴代替收储,最低收购价退出,类似的办法未来将推广到粮食、生猪等农产品上;5月,各类电信资费正式放开;8月,包括专利代理、报关、质量体系认证、涉外收养等服务在内的部分专业服务收费标准也正式废除。
而在11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价格改革继续成为首要主题,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李克强总理强调,价格改革是“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多位观察人士亦表示,价改最重要的是改革政府。
继近期药价改革方案推出之后,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也将“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推出,新一轮价格改革政策的密集推出,或将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药价大放开
在价格改革的利益拉锯战中,药价颇具代表性。
11月底,国家发改委向8个行业协会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即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价由市场竞争形成。
《意见稿》规定,拟从明年1月1日起,2000多种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将被取消。
这种“一步到位”的放开方式,出乎人们的意料。今年5月份,发改委发文放开低价药最高零售价管控;就在7月,媒体还曾报道,发改委仅拟放开非处方药价格。《意见稿》则要求取消所有政府定价和指导价,且征求意见时间仅48小时。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一轮价格闯关后,中国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2009年曾发表回顾文章《中国价格改革三十年》,其中提到,截至2007年底,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4.4%,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占2.9%,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占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