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 问题在哪儿?

2014-12-02 15:59:00

 

来源:互联网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 问题在哪儿?

【中国经营网注】随着沿海地区用地、用工、资源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品内销型企业成为沿江转移的先行军。长江经济支撑带战略成为中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契机,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产业发展定位不清,企业趁机哄抬要价等新问题。

对此,专家认为,推动产业转移政府做什么、企业做什么要分开,不能政府牵头带着各分管部门走一趟就结束了,企业和政府想的不一样就是“拉郎配”。受错误的政绩观影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尤其是政府干预的手伸得过长,利用土地、税收、补贴优惠等吸引企业,结果不是双赢,而是双输。

上海市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总顾问陈青洲说:“主动转移的企业往往是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如果本身就生存困难,连搬迁费也没有,能够转移的企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只有把环境搞好了才能促进转移,政府部门需要做的是‘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伸援手’。”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记者日前沿长江走访重庆、武汉、合肥、上海等地了解到,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活动多、项目少,洽谈多、落地少的现象。有些企业利用地方政府引进企业的迫切心理,抬高要价,在享受地价、税收优惠后,却未能实现其所承诺的发展当地产业的目标。

专家认为,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实现地区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双赢,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谨防“拉郎配”“毒鸟西飞”“盲目造城”等倾向。

政府“拉郎配”企业走马观花

随着沿海地区用地、用工、资源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品内销型企业成为沿江转移的先行军。长江经济支撑带战略成为中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契机,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产业发展定位不清,企业趁机哄抬要价等新问题。

上海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来,四川、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的招商代表团来到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希望能够引进企业转移到当地去。“一般代表团的级别都很高,分管市长全部到位,场面积极热烈,但最终落地的项目并不多,代表团回去就没声音了。”他说。

代表团一波接一波,项目落地少之又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企业没有真正做过当地调研,对中西部地区管理与配套环境相对落后的惯性认识导致有转移意愿的企业较少;二是当地政府没有分析企业的所需所想,以及当地的地区、资源、市场优势,双方没有形成有效对接。

与此同时,一些有转移意愿的企业则开出了苛刻的条件。成都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项目综合部部长刘振兴告诉记者,转移的优质企业肯定为成为争抢对象,一个项目出来,成都、重庆都会主动对接,甚至成都的几个区为了项目能够落在本地,都竞相给出更为优惠的条件。一些企业正是利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抬高要价,要求减税优惠等政策支持。

“类似的情况并不是个案。”都江堰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副主任唐瑶说,有企业享有了当地的优惠条件后,所承诺的发展当地产业的目标并未实现,政府部门也在总结经验教训,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选择项目更加理性,避免损害政府和公众利益。

专家认为,推动产业转移政府做什么、企业做什么要分开,不能政府牵头带着各分管部门走一趟就结束了,企业和政府想的不一样就是“拉郎配”。受错误的政绩观影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尤其是政府干预的手伸得过长,利用土地、税收、补贴优惠等吸引企业,结果不是双赢,而是双输。

上海市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总顾问陈青洲说:“主动转移的企业往往是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如果本身就生存困难,连搬迁费也没有,能够转移的企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只有把环境搞好了才能促进转移,政府部门需要做的是‘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伸援手’。”

求项目心切谨防“毒鸟西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