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多数人退休金水平仅能维持温饱?
未来大多数人退休金水平仅能维持温饱?
【中经点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推行的普惠制的养老金制度逐渐成为公众养老的一种“底线”,多层次的养老体系与制度安排正在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在笔者看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制度的掣肘与藩篱不能成为公众养老的绊脚石。
据中证网报道,“人还在,钱没了。”这不再是电视小品里的一句笑话,而是若干年后很多人可能面对的现实挑战。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仍处于“基本养老独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弱小、个人养老金计划几乎空白”的畸形发展格局中。现阶段,应抓住经济发展增速较快、老龄化社会刚开始的有利时机,构建多支柱养老模式,建立不同层次的养老金投资体系,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否则,“养老危机”可能成为二十年后老年一代的切肤之痛和年轻一代的沉重包袱。
基本养老金覆盖有限
尽管很多人每个月都会扣款缴纳养老金,但多数人对退休后可以领取多少养老金、届时实际购买力如何等问题并没有太多概念。
以现年35岁、打算55岁退休的城镇职工为例,假设目前月工资分别为3000元、6000元、15000元和40000元的四种不同情况,个人账户累积养老金额分别为2.5万元、4.7万元、10万元、15万元,本市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设定为4289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未来通胀率均为3%,个人收入增幅为5%,本市收入增幅为7%,使用退休金计算器进行粗略测算,退休时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大致在3000元、4000元、6000元和6500元左右。
考虑到未来二十年的通货膨胀因素,对以上数值进行倒算,相当于目前水平的每月1666元、2222元、3333元和3600元,以上计算随预设数值不同会有不同结果。显然,这样的退休金水平仅能维持温饱,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足以颐养天年。以人均寿命75岁算,一生中将有20年的时间收入水平仅能保证温饱。当然,以上测算结果建立在20年后养老金能够正常、足额领取的基础上。
基本养老金一头独大
多项调查显示,“未富先老”是居民对未来最担忧的问题,也是影响当下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最亟待解决的是以下两点。
一是基本养老金一头独大,其他养老金缺失。以上数据测算的是基本养老保险金。截至2013年底,基本养老金结余规模约3.1万亿元。此外,企业年金6035亿元,是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涉及2000万人。在养老金的总盘子中,这两部分的占比分别约为83%和17%,除此之外的其他补充养老金极少,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的渠道极为狭窄。
发达国家的情况与之相反。以美国为例,其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结余约2.7万亿美元,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规模约8.6万亿美元,第三支柱退休账户养老金规模约4.9万亿美元,三者占比分别为17%、53%、30%。第二支柱主要包括401(k)计划(私营部门的职业养老金)、教师和公务员的职业养老金。退休金渠道多样,第二支柱养老金成为民众退休后主要的生活开支来源,大大提高了保障能力。
二是由于缺乏投资安排,基本养老金客观上无法保持与通胀水平或收入增长水平相同的资产增值速度,实际处于缩水的状态中。经测算,由于10多年来养老金主要存在银行,且主要是活期存款,极少部分投资于国债,年均收益率不足2%。不要小看2%和3%的差距,如果未来通胀率继续保持年均3%左右的正常水平,则20年后养老金相比通胀将实际缩水17%,届时其实际购买力将严重缩水。
假设未来人均收入增长能保持与GDP增长同步,增速约为7%,那么20年后收入增长为目前的3.87倍,而养老金仅增长1.49倍。眼看在职人员福利增长,退休人员却难以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收入增长的成果和红利。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1.9亿,占总人口的14%。中国老龄委办公室消息称,未来20年,60岁以上人口每年增加1000万。目前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0年后养老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如果跨不过这一道“坎”,中国必定迈不过“中等收入陷阱”。面对严峻的局面,必须尽快丰富完善养老金的层次,建立壮大第二、第三支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层次的养老金投资制度,保证养老金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