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官网试运行上线 开启“数字中轴”新篇章
2022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11月7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办的“数字传承,链接未来”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在北京举办。
本次活动中,北京中轴线官网试运行上线,成为继《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个里程碑,开启“数字中轴”的新篇章。
探索数字化技术助力中轴线保护传承的新范式
2021年,北京文物局与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联手发起“数字中轴”项目,借助多种数字化手段,共同打造生动的数字中轴展陈空间,意在探索数字化技术助力中轴线保护传承的新范式。
今天,北京中轴线官网试运行发布上线,代表关于中轴线的阐述有了最权威的平台,让这个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痕迹的“活着的遗产”有了权威的官方认证,让世界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北京中轴线历史文脉、阅读感知北京中轴线魅力记忆、共享传承北京中轴线文化精髓。官网不仅传达实时、全面的新闻资讯,还深度纳入中轴线保护研究信息,同步更新中轴线学术研究、考古发现、保护及监测等动态。
在设计上,官网采用一屏一景观、一步一洞天、一线一中轴的设计理念,细致地拆解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价值和意义,创新性构建了中轴遗产、中轴历史、中轴文化、中轴保护、中轴导览、中轴线时空舱等核心版块。这样的设计理念,映射了中轴线一步一景观的空间层次,每一屏都展示出不同视阈下北京中轴线的文化景观;采用“一步一洞天”的交互巧思,希望公众在浏览过程中能有别有洞天的交互体验;“一线一中轴”则是将中轴元素融入整体设计中,让公众在浏览官网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中轴理念。
据悉,依托腾讯数字技术能力,北京中轴线官网创新性开发了九个跨时空展界面。比如,可以“云参观”中轴线上的皇家宫苑和市井民俗,还可以听城市管理和礼仪祭祀等相关知识的“云解说”。以市井民俗为例,通过手绘古画和钟鼓楼授权的老北京吆喝声,还原当年四九城的烟火气。
另外,官网还将上线“时空舱”4D时空产品,通过腾讯数字孪生、云渲染等技术,重点打造的“北京中轴线时空舱”4D时空产品(3D数字孪生空间+时间维度)在发布会现场也做了小剧透,发挥空间信息、云计算、大数据、虚幻5引擎等前沿技术的力量,通过4D时空再现中国古都的历史沿革,展示中轴线700年来延续不断的脉络变迁,并用故事详解北京中轴线的选址和规划由来。
让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更好地传承
11月5日,专注于文化遗产申遗保护的公益性基金会——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换届改选,选举赵凤桐为理事长,梅松、王嘉川、陈菊红为副理事长,梅松为秘书长,审议通过了《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等内部制度,进一步推动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
一条7.8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穿起了北京城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脉络。1272年,元朝在北京兴建都城。此后,虽然几经朝代更迭,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始终清晰可见。从钟鼓楼一路往南,途经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天安门、正阳门、永定门……这条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秩序和美学观念基础上都城核心建筑群的杰出范例。都城的营建不仅是一个城市构建秩序的过程,更是国家秩序的表征。北京中轴线作为都城核心建筑群,从建筑的规模、形式、布局到装饰细节,无不是对这种基于中华文明传统观念的秩序进行了极致的表达,形成了统领全城的格局形态。
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古以后古代中国的都城和现代中国首都的核心,它的选址、建设与北京西部、北部的山脉,与从西向东穿越北京的河湖水系相互关联,构成了文化与自然、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的整体性。无论是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载体,还是作为东方文明传统都城核心建筑群在城市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上的杰出范例,都使北京中轴线具有了突出的世界性价值。
北京中轴线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历史遗产,更在于它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影响。它是北京城市的核心,是当代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今天国家礼仪活动的中心,也是政治、文化中心。这种历史功能的延续,使其具备了巨大的当代影响力。
让文物活起来,不仅仅是要赋予历史建筑当代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被社会和民众认知、理解,真正焕发活力。保护传承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需要你我一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