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蓄势发力再上新台阶 前景看好车企积极布局海外
继8月出口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二后,9月中国汽车出口成绩再攀新高。其中,不论是产销还是出口,新能源汽车都继续保持“一骑绝尘”的增长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一大亮点,国产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且这种良好发展态势有望得到延续。
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55.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10月11日公布的月度销量数据显示,在8月汽车出口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超过30万辆后,9月中国汽车出口继续取得较好成绩,同比增加73.9%,达到30.1万辆。
海外市场正在成为自主品牌车企销量增长的新方向。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1月至8月,上汽集团出口占比提升至17.8%,长安汽车提升至8.8%,长城汽车提升至13.1%,吉利汽车提升至14%。
令人鼓舞的是,自主品牌对欧美市场和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出口实现了全面突破,国际品牌的中国基地出口战略也日益显效,凸显国产汽车质和量的全面提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介绍,在出口数量攀升的同时,单车价格也在不断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的平均价格已达到3万美元左右。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乘用车出口市场的加速突破是一大亮点。9月,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为25万辆,同比增长85%,增幅高于8月的77.5%。其中,自主品牌出口达到20.4万辆,同比增长88%。1月至9月,国内乘用车累计出口159万辆,同比增长60%。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国内汽车出口的重要动力。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至9月,中国汽车企业共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增速大大高于汽车业整体出口增幅。
乘联会数据也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4万辆,占出口总量(含整车与CKD)的17.6%左右,上汽、吉利、长城汽车、爱驰汽车、江淮汽车等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车型都在海外市场有着不俗表现。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目前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特斯拉中国出口总体居首,自主品牌中也有数家出口形势较好,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英国和泰国。
多重因素推动车企出口增长
业界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呈现强劲势头主要得益于多个因素的助力。
当下,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但由于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短缺导致国外汽车厂商减产造成了较大供给缺口。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孟岳此前表示,从国际市场需求看,全球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复苏。据预测,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略高于8000万辆,明年销量将达到8660万辆。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海外市场由于供应链短缺造成了供给缺口,而中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当,生产秩序总体稳定促进了国外订单转移至国内。AFS(AutoForecastSolutions)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198万辆,而欧洲是全球因缺芯导致汽车累计减产量最大的地区。这也是中国汽车在欧洲销售更好的一大因素。
2013年以来,随着各国纷纷确定向绿色发展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便开始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或者准备提出碳中和目标。不少国家已明确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比如荷兰、挪威就提出要在2025年禁售燃油车,印度、德国准备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法国和英国则计划在2040年禁售燃油车。
在碳排放法规日趋严格的压力下,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保持增长态势,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占总汽车出口量的15.4%。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强势,出口量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比重提升到16.6%。今年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继续增长则是这一态势的延续。
我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还得益于海外“朋友圈”的扩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比超过四成;今年1月至7月,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汽车出口量为39.5万辆,同比增长了48.9%。
目前,我国已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智利、秘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对我国汽车产品关税已经降低,为车企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除了注重国内市场,也把目光放在了全球市场。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资力度远超跨国车企,同时国内车企依托新能源车型发力智能网联技术,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拥有优势,成为吸引国外消费者的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正是凭借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国车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产品线不断完善,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
以上汽集团为例,上汽集团目前已建立1800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产品和服务分布在9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欧洲、澳新、美洲等6大市场,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其中,上汽集团8月海外销量高达10.1万辆,同比增长65.7%,占总销量近20%,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市场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的企业。9月,上汽集团的出口则增加到了10.84万辆。
方正证券分析师段迎晟分析说,自主品牌通过海外建厂(含KD工厂)、联合海外销售渠道、独立建设海外渠道等方式加快了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市场的开拓。同时,自主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在一些海外市场,自主品牌的知名度与跨国车企相比也不遑多让。
前景看好车企积极布局海外
在取得亮眼的出口业绩之际,国内品牌车企仍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为未来做准备。
9月13日,上汽集团1万辆MGMULAN新能源汽车从上海发运出口欧洲市场,这是中国至今最大批量纯电动车出口欧洲。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汽集团出口“万辆赴欧”,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带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
近年来,长城汽车的海外拓展行动同样十分频繁,海外销售整车已累计突破100万辆。今年1月,长城汽车收购了通用汽车旗下的印度工厂,加上去年收购的奔驰巴西工厂,以及建立的俄罗斯和泰国工厂,长城汽车实现了在欧亚和南美市场的布局。今年8月,长城汽车与埃米尔福莱集团正式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开拓欧洲市场。
出口海外市场较早的奇瑞,8月出口同比增长152.7%,达51774辆。奇瑞在海外已经建立了6个研发中心、10个生产基地和15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产品远销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沙特、智利等国家。今年8月,奇瑞开始与俄罗斯汽车制造商谈判,拟在俄罗斯实现本地化生产。
今年7月末到8月初,比亚迪宣告进军日本和泰国的乘用车市场,并开始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9月8日,比亚迪宣布将在泰国建立一个电动汽车工厂,计划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生产的汽车将投放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辐射周边其他地区。
长安汽车则计划于2025年建成2个到4个海外制造基地。长安汽车表示,将适时建立欧洲总部和北美总部,以高品质、高科技的汽车产品进军欧洲和北美汽车市场。
一些造车新势力也在瞄准海外市场,跃跃欲试。
据了解,9月8日,零跑汽车宣布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其与以色列一家汽车行业公司达成合作,将首批T03出口到以色列;蔚来10月8日称,其产品、全体系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将在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市场落地;小鹏汽车全球化布局的首选区域也选择了欧洲,今年2月,小鹏汽车宣布与欧洲经销商集团EmilFreyNV达成合作,该集团将帮助小鹏汽车快速导入欧洲市场。此外,爱驰汽车、岚图汽车、威马汽车等也已进军欧洲市场。
中汽协预测,今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超过240万辆。太平洋证券的最新研报称,在出口端发力,可以帮助国内优质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激发其技术迭代、质量体系提升等方面的内生动力。
不过,业界人士认为,自主品牌“出海”仍面临一定挑战,目前自主品牌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多数还处于试水阶段,中国汽车的全球化之路仍需要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