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是推动产业链崛起的重要逻辑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近两年资本市场的主角,从上游材料,到中游电池,再到下游整车,全产业链被资金轮番挖掘,不少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涨数倍。
电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是推动产业链崛起的重要逻辑。2022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均同比实现翻倍,市场渗透率逼近30%。受需求拉动,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近日上破50万元/吨,较去年年初涨近8倍。
但有投资者注意到,虽然新能源车渗透率、锂资源价格仍在不断创出新高,但部分上市公司股价近期却开始显露疲态。特别是8月下旬以来,多只锂矿概念股出现高位波动,部分龙头公司不到一个月股价回撤超30%,引发市场讨论。
资金在担忧什么?新能源车放量态势能否持续?锂价后续何去何从?带着这些问题,上证报记者对摩根大通中国基础材料行业研究主管魏柏修进行了专访,以期从国际视角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尤其是上游原材料的发展走向。
立足国际视野
魏柏修拥有十余年的卖方分析师从业经验,现任摩根大通中国基础材料行业研究主管。“相较于内资券商,我们更擅于从全球角度出发来看中国的基础材料行业。” 魏柏修表示。据介绍,其研究团队广泛分布在纽约,以及澳洲、南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本次乌克兰危机爆发初期,团队依靠全球化布局优势,第一时间更新了对国际石油、天然气、铝等重要大宗商品的供需判断。
魏柏修认为,国际汇率走势、海外加息步伐等宏观因素对大宗商品的影响较大,所以在研究中更注重考量这些国际性的变量。
新能源车增速或回归平稳
“我们预测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速大概是每年30%-40%左右,这个增速一直维持到2030年。”在谈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时,魏柏修表达了前述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我国电动车增速显然高于他的判断。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386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79.9万辆增长了115%。
对于今年销量远超预期的原因,魏柏修认为与补贴政策有关。他表示,一个行业在发展初期,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2015年、2016年,电动车销量出现非常高速的增长,主要源于当时每台车高达5万元左右的补贴;而在2019年,电动车销量同比出现下滑,也与当时的补贴退坡有关。”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促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部分地区购车补贴力度达到每台数万元。
“受各种因素影响,电动车销量并不是呈现平滑的线性趋势,其间会出现一定波动。预计明年行业应该会回归相对平稳的增速,可能从今年的100%降至30%。”魏柏修说。
他同时表示,过去一两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政策补贴的依赖程度开始减弱,此前一些电动车厂商完全依靠补贴的现象逐渐消失。此外,欧洲车企的纯电动车型正在加速落地,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慢慢从政府补贴演变到消费需求驱动。
看好海外磷酸铁锂放量空间
聚焦新能源汽车的上游材料,今年以来主要呈现两大变化趋势:一是锂价持续大幅攀升。9月13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站上50万元/吨,较今年年初上涨近80%,较去年年初上涨近8倍;二是电池技术快速迭代。从三元电池,到磷酸铁锂电池,再到近期市场热议的钠离子电池,每一种技术都对应着不同的上游材料。
关于锂价,魏柏修表示,随着今年新能源车显著放量及磷酸铁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锂价随之高企,目前已突破50万元/吨,短期甚至可能会冲击60万元/吨。“不过,到明年,锂价预计将会逐渐回归。如果以明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速30%进行估算的话,我们预计锂的价格可能会回到20万元/吨左右。”
关于电池技术,魏柏修再次强调了补贴因素的影响。“一开始,补贴政策主要聚焦于能量密度指标,使得不少车企偏好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之后补贴逐渐退坡,具备成本及安全性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重获认可,在国内的份额随之快速提升;但随着锂价屡创新高,市场又开始寻找相对便宜的替代品,元素周期表位于锂正下方、价格明显更低的钠便获得关注,但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能比磷酸铁锂还小。”
放眼未来,魏柏修着重提到了海外磷酸铁锂电池的增量空间。他认为,未来一两年预计是海外磷酸铁锂的大年。过去海外没有大规模应用磷酸铁锂电池,是因为磷酸铁锂的一些核心技术被部分海外公司申请了专利保护(相关专利在国内被判定无效),使得成本不具备竞争力。“这些技术专利于近期集中过期,随着市场转入公平竞争,海外磷酸铁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现在,海外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占比仅为10%左右,而国内已达到50%的水平。随着专利壁垒消失,未来几年海外磷酸铁锂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这也将为我国磷酸铁锂电池企业出海打开空间。”魏柏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