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北交所半年度研究报告发布:上市企业突破百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强势领跑

时间:2022-08-19 19:26:50

 

来源:中国网财经

近期,各省级工信部门陆续发布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初步梳理共有13家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公司入围,加上目前北交所的2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交所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将达到35家。一家成立尚未满周岁的证券交易所,却已然交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今日,天眼查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2022年上半年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北交所已上市101家(含2022年上半年已转科创板1家),重点聚焦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上市企业营收增长迅速,2021年合计营业收入705.94亿元,净利润75.4亿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1.2%和19%。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势领跑,其营收规模、净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各项指标均领先于北交所上市企业的整体水平。

上市企业以制造业为主 苏北广等包揽半壁江山

天眼查研究院分析显示,101家已上市企业,共分布在29个行业赛道。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12家,位居首位,通用设备制造业有8家,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各有7家,并列第三。

从区域分布来看,以江苏、北京、广东、山东为代表的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省份,以涵盖53家上市企业占据北交所的半壁江山。其中,江苏囊括17家北交所公司位居榜首,北京、广东分别以13家、12家紧随其后,山东则以11家位列第四。

企业营收增长迅速 “小巨人”多项指标领跑

据天眼查研究院统计,101家已上市企业中,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

数据显示:北交所101家已上市企业,2021年合计营业收入705.94亿元,比2020年合计营业收入539.55亿元增长30%,比2019年合计营业收入480.51亿元增长46%,复合增长率为21.2%。2021年合计净利润为75.4亿元,比2020年合计净利润63.55亿元增长18.6%,比2019年合计净利润53.22亿元增长41.68%,复合增长率为19% 。2021年研发投入强度平均值5.82%,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平均值5.49%,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平均值5.64%,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其中,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2021年的合计营业收入97亿元,比2020年合计营业收入72.91亿元增长33%,比2019年合计营业收入62.03亿元增长56.4%,复合增长率为25%。2021年合计净利润13.48亿元,比2020年合计净利润11.27亿元增长20%,比2019年合计净利润9.2亿元增长46%,复合增长率为21%。2021年研发投入强度平均值6%,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平均值5.69%,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平均值为5.88%。

综合来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营收复合增长率25%比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合计营收复合增长率(21.2%)高3.8%;合计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21%比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合计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9%)高2%。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营收规模、净利润、近三年研发投入强度的各项指标均领先于北交所整体水平,在北交所上市企业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定向增发是主要融资手段 支持力度还可加大

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北交所101家已上市企业中,共发生融资事件481次(不含观典防务科创板转板上市)。其中,定向增发274次,战略融资27次,A轮融资27次,B轮融资16次。从融资情况可以看出,北交所上市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受到风险资本投资较少,定向增发是主要融资手段。

自北交所成立以来,充分赋能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企业整体发展势头整体良好,营收规模、净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均增长迅速,尤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可以继续加大对国家级专精特‘小巨人’企业的上市辅导工作,鼓励和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北交所先行上市。”对此,天眼查研究院分析师建议,可以在上市前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鼓励各类风险投资资本、产业投资资本积极支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企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的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来实现北交所上市企业产业结构优化。

而针对当下汹涌而来的专精特新浪潮,天眼查将发布《看清趋势 看准未来——“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届时将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专业可靠的市场洞察与成长启示。 (文中图片由天眼查授权中国网使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