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乘中医药发展东风 驶入跨越式发展快车道

时间:2022-08-19 13:04:19

 

来源:南方日报

无影灯下,医护团队正在为一名遭遇车祸的患者手术。尽管遭遇了大出血,然而患者的血液在血液回收机的作用下回输,最终一切指标正常,手术顺利完成。

近日,经过骨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团队的通力合作,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了一场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浮肩损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成功为该车祸患者完成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实现了医院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作为东莞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迅速,专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初步形成以中医药康复服务为主要特色、具有三级管理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支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以中医药康复服务为主要特色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未来,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任重道远。

人才筑起市民健康安全网

手术台前,柳叶刀是医生的“武器”,白大褂是他们的“战袍”。每天,穿梭于病房和手术台,“针线”飞舞,挽救患者手足,这是2022年“最美医生”、手足外科主任于春波的常态。

2003年,师从“中国手足外科之父”王澍寰院士的于春波放弃了大医院的挽留,来到了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大岭山医院)。当时的医院设施落后,高级技术人才少,难以开展高难度手术。

于春波带领团队积极攻坚,实现手足外科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年收治的大岭山镇内外工伤患者占全市的6%以上。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腕关节镜治疗项目,成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为数不多的骨科联盟成员之一。

在积极救治的同时,于春波也经常深入企业车间,从医学的角度提出预防工伤的建议和受伤现场的应急措施,为众多工人筑起了最前线的健康保障。凭借着对“手足”的深情和手术台上的工匠精神,于春波荣获2022年东莞“最美医生”称号。

手术台上,医生对病魔发起一次次挑战。急诊室里,一个随时迎战的战场已准备就绪。

“我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份挑战。”医院建卫院区综合科副护士长李雪仪说。急诊科危重病人多,病人病情变化快,抢救的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掌握过硬的本领和高超护理技术是做好这份工作的关键。

为了熟练掌握急救八大仪器的操作,李雪仪虚心向老护士请教,勤学苦练,在模拟人身上练习心肺复苏、洗胃术等。经过刻苦的学习,李雪仪练就了过硬的急救操作技术,并掌握各种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为成功地抢救危重病人打下良好的基础。“病人第一”的工作原则也为其赢得“0投诉”的称号和2018年东莞“最美护士”的荣誉。

今年7月,首届东莞市“最美护士”、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艳红来到医院担任副院长,她带来了伤口造口的护理经验,并与中医药相结合,为医院探寻新技术、新疗法注入了新的动力。

“张艳红、于春波、李雪仪,我们医院有3名最美,我们从身边的榜样汲取力量、发奋图强,为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努力加油。”医院院长张志峰发出感慨,为拥有如此多的榜样而自豪。

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全民享

《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到,强化中西医结合,提升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水平,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

乘着中医药发展的东风,近些年来,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1961年,在东莞市金桔村的红花庙里,大岭山卫生院正式诞生,10名工作人员、3张诊台、10张病床是医院所有的资源。这就是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

1987年,卫生院更名为“东莞市大岭山医院”。2009年,医院开始走中西医结合特色发展之路,从人才建设、中医内涵、引进先进设备、改善服务等方面加强建设。

从“一座庙”到近90万人次的年门诊量,这座具有61年历史的公立综合医院,已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的核心轴上的重要医疗服务点,一批批医护人才筑起东莞市民的健康安全网。

如今,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东莞中医、中西医结合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正在建设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省中医康复示范单位,拥有4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其中,康复科是东莞市中医重点专科。

2021年,《东莞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正式印发,为东莞中医药康复服务做强做大规划路线。《方案》提出,依托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市中医康复中心,推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康复中心)协助单位。创建市级中医康复示范单位,争创省级中医康复示范单位。到2025年,使东莞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走在广东前列。

在这一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医院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以东莞市中医康复中心和市级中医康复示范单位为龙头、医疗机构康复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为基础、康养机构为补充的中医康复服务网络。

同时,加强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合作,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发展中医康复亚专科,使中医康复体系更加完备,做强做大中医康复等学科,积极开发中药制剂,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形成名医、名科、名药、名院,提升医院整体的综合实力。

目前,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初步建成以中医药康复服务为主要特色、具有三级管理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康复中心。

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得到拓展后,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叶建勋介绍,医院将持续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发挥中医康复联盟作用,强化中医康复服务管理。同时,加强中医康复人才培训力度和创新能力。

以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原点,中医药康复服务将向更多医疗机构延伸。未来5年,中医药康复服务有望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养老、护理机构,形成东莞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的样本。

妇科疑难杂症患者不出市

早在2009年,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医院开展自血穴位注射疗法、针刺、艾灸、隔药灸、中药内服及敷贴、离子导入、中医定向透药……近年来,医院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开展多种传统疗法,中医药服务比例>80%,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在将中医药服务打造成医院金字招牌的同时,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8月,东莞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推荐,由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申报,拟实施“大病不出县”国家级医学中心专项精准帮扶工程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标准化妇科疾病诊疗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申请成功后,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国家标准化妇科疾病诊疗中心”将在人才建设、医教研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第一年,实现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同质化水平,成为全市妇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第二年扩大影响力,成为全省妇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实现妇科疾病大病不出省;第三年成为国家级妇科诊疗中心,带动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

为何东莞要加强妇产科医疗供给方面的服务?这一答案与东莞当前紧张的妇产科医疗供给现状息息相关。

东莞目前有常住人口1053.68万人,其中女性人口为455万人,占43.18%。与这一庞大人口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莞拥有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个,共有60个综合医院开设妇产科,妇产科医疗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

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具备扎实的妇幼保健学科基础,将为项目成功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其妇科是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其中产科是东莞市中医重点专科,被纳入广东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该科共有专业医护人员69人。主要技术骨干均曾在省级三甲医院进修。科室已配备先进设备。该科能成熟开展普通妇科肿瘤手术,常规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微创手术,可开展部分四级手术。

面对妇女健康服务不足的局面,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挥自身良好的业务基础,建设国家标准化妇科疾病诊疗中心,向东莞实现“病有良医”的目标迈进,逐步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就医需求。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以重点群体为抓手,以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试点,东莞将逐步搭建起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东莞妇科疑难疾病患者不出市的健康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