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打破产业发展瓶颈 动力电池产业谋划新未来

时间:2022-08-11 13:04:46

 

来源:互联网

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产销规模创新高,市场渗透率达到21.6%。

在近日召开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表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产销量和保有量连续多年世界领先。”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给动力电池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吸引了众多企业加码或入局。但是近来,在下游原材料价格暴涨、上游整车厂价格打压、颠覆性技术研发不确定性等多重压力的影响下,动力电池产业也亟需寻找新的突围之路。

破解原材料短缺之困

去年以来,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涨”声一片,给下游的整车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原材料价格太高了,不是一般高。”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60%,并且在不断增加。

“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曾庆洪笑称。

对于被热议的动力电池涨价问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分析了背后原因:“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

“但实际上,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曾毓群称,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已可以生产160TWh的锂电池,完全足够生产全球需要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而且,电池和石油不一样,石油用了就没有了,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能循环利用。

曾毓群表示,“到2035年后,我们循环利用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就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市场的需求。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陶瓷土提锂等一系列技术,提升我国优势矿产开发利用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积极帮企业“纾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企业加快资源开采、提炼等技术攻关,引导合理开发国内资源,形成一定比例自主供给能力,推进无钴电池等技术研发应用,减少对贵金属的依赖,加强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发展统筹谋划,强化政策措施扶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共同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打响技术升级赛

“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这两大问题一直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也是对动力电池技术的挑战,企业都在“下功夫”。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正在开发可以支撑用户更长里程需求的电池包,并将快充时间缩短到15分钟,大幅减缓用户焦虑。同时,在2017年,吉利已启动换电业务,深耕换电车型研发、换电站研发、打造集换电站运营、出行服务于一体的换电生态。

广汽集团也“不甘落后”。曾庆洪介绍,广汽集团发布多项电池“黑科技”,三大原创的电池科技分别为用户解决续航、安全、快速等痛点。“十四五”期间,广汽集团计划投入850亿元-1000亿元,强化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力争“十四五”期末,挑战汽车产销350万辆,营收超6000亿元。

宁德时代在6月刚发布的CTP3.0麒麟电池在安全性、续航能力等方面也有了进一步提升。据悉,CTP3.0麒麟电池通过全球首创的电芯大面冷却技术,可支持5分钟快速热启动,并且支持4C充电,可达到10分钟快充至80%。

曾毓群透露,麒麟电池刷新了全球电池系统集成度的最高纪录,不需要“堆电池”,就可以轻松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明年将有多个使用麒麟电池的新车型上市。

探寻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表示,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建立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体系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而动力电池成为关键环节。

“未来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将是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飞速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TWh,产值规模超过万亿元。而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通过100%绿电,实现电池生产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动力电池行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共识。李书福介绍,2018年,吉利已携手合作伙伴布局电池回收、前驱体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退役电池再生利用核心技术,建成了拆解破碎生产线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在成本、效率上具有独特优势,其中镍钴锰回收率超过99%,锂回收率超过85%,位列行业先进水平,已经成长为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的重要力量。

广汽集团及旗下投资企业也将绿色、低碳融入企业的经营方略之中。2021年,广汽集团发布“GLASS绿净计划”,制定“十四五”节能减排规划,计划2050年前(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致力于通过研发新能源产品及技术,打造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广汽。“宁德时代已启动供应链碳足迹的核查,对供应链企业展开辅导。”曾毓群称,希望消费者能早日用上宁德时代的零碳电池。

打造电池产业集群核心区

“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的趋势一定是向西部转移,特别是四川。”欧阳明高表示,“我把我的电池研发中心设在宜宾,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将来具有最大潜力的电池生产基地,甚至是全球动力电池的生产中心。”

曾毓群也表示,“宜宾是我们四川时代扎根的地方,如今更是成长为世界动力电池重镇,作为这一切的亲历者、见证者,倍感自豪。”

宜宾这座城市有何魅力,不断吸引着企业与人才入驻?或许与其完善的产业配套分不开。据悉,近年来,宜宾已构建以三江新区为核心,从上游基础原材料到6大组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

“宜宾正奋力打造集研发、生产、检测、标准、产业链、供应链、回收链于一体的电池产业集群核心区。”据大会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今年以来,宜宾已签约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40多个,其中动力电池项目30多个、总投资900亿元以上。预计今年全年宜宾产销动力电池80GWh,全产业完成产值在7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0%以上。到2030年,宜宾将力争实现动力电池年产销300GWh以上,全产业链产值5000亿元以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