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 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
记者自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规总院”)获悉,7月30日,电规总院召开了《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表示,立足当下,我们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之势,面临全球能源危机不断恶化的潜在风险,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个关系,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可靠替代。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电规总院此次发布的两本报告对我国2021年能源、电力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归纳,对行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并以专题文章的形式对“十四五”期间能源电力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电力生产较快增长,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同时,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202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显著优化,清洁能源生产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耗强度同比降低2.7%,碳排放强度同比降低3.8%。
《能源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也迈上新台阶,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双双突破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发电基地加快建设。
我国能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海上风电技术、先进光伏发电技术、制氢技术、超导输电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等相继取得关键进展,自主核电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白鹤滩水电站等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针对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报告》提出,实现“碳达峰”需要更加注重能源消费环节,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应科学务实,“绿氢”及其衍生品将成为重大战略关键技术。
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逐步夯实,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成为首要任务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逐步夯实,全国发电装机23.8亿千瓦,同比增长9.5%;发电量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
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7%,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占比达到26.7%;煤电装机比重降至46.6%。电力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加强,区域电网网架进一步优化,“西电东送”规模2.9亿千瓦,同比增长6.7%。
《电力报告》指出,未来三年,电力需求仍保持刚性增长,电力供需总体趋紧,加之不稳定电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支撑性电源建设面临诸多约束、电网形态日趋复杂,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成为首要任务。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确保如期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此,《电力报告》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以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利用为主要目标,以适应电力市场规范高效运行为基本要求,以源网荷储互动为基本特征,以“大电网”和“分布式”兼容并举为主要形态,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重要基础,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要支撑。
《电力报告》指出,新能源电量总体上占比仍然偏低,电力支撑能力相比常规电源存在较大差距,未形成可靠替代。
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供应和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需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布局,统筹发展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完善新型储能投资运营模式、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储能”“共享储能”等创新发展模式。
《电力报告》还提出,需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推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协调运行。建立完善煤电、储能等容量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输配电价成本监审机制,优化输配电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