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人会在银行门口排队?
相信不止上海,很多一二线城市的朋友,都对老人在银行营业厅门内外排长队有过印象,甚至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管是近期的高温,还是之前30度以上的室外温度,即便有树荫遮挡,还是令人为这些一排就是好几个小时的老人身体状况感到揪心。据媒体爆料,并经部分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证实,月末月初这样的关键时点,魔都有老人最早凌晨2点就来排队,因为5点后就拿不到银行窗口号码,而该网点每天相关业务窗口放40个号(人工处理极限),并且这个窗口是该网点唯一一个临柜的现金业务窗口。凌晨两点不睡觉,顶着蚊虫叮咬,去室外露天排队,有的可能连个板凳都没有,只能席地而坐到天明。不要说老年人,换年轻人也撑不了。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必须要承受这份艰辛,银行网点的服务是否要承担指责,这背后的缘由,自然不是一句疫情影响就能解释到位,值得一个讲究尊老爱老公序良俗的社会去深究,从而做出应对。
老人每月定点去柜面排队,绝大部分是养老金取现,定期存款到期转存,还有水电煤缴费这几类在年轻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业务。年轻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一定要去银行柜面排队,而不是通过自动存取款机取现以及通过手机APP去分分钟完成。毕竟,除非开户、挂失补卡这种本人必须临柜办理的业务,现在的年轻人一年当中去柜面的次数异常有限,或者说根本就不会去,理财、基金的申赎也只需掏出手机。为了不人云亦云与想当然地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特意请教了几位有多年银行柜台工作经验的朋友。以最常见的自动取款机取现可避免排长队来说,暂不论有的老人“独爱”现金,认为钱放卡里不放心,只有存折没办银行卡等,不少老人在实际用银行卡存现、取现过程中,会出现打错密码被锁定,超时被吞卡等问题,导致对自动取款机不信任,畏难。甚至还有老人认为自动取款机会吐出来假钞,以讹传讹后再一传十、十传百,导致老人们行为从众。而对这些排队的老人来说,能够熟练运用智能手机本身就是较高的要求,但根子还是在于更相信柜台人工操作。这就是即便存单到期当天会本息自动转存,但老人仍要在到期当天坚持去柜台,把存单拿过来让银行柜台人员手工销户然后再开一张的原因所在。某友人说他个人遇到过一位老人拿了27张单子来续存,但加起来总额还没到十万,他一个人花了整整半天终于做完,但半天也只服务了这一位老人。
综合上述在短期内无法扭转与改变的老人生活习惯,叠加疫情常态化防控带来的进网点手续复杂,放号过少,或者网点突发关闭等问题,排队时间变相加剧,如何面对多家银行网点出现的大量老人排队,成为从监管到各银行都需要直面的问题。不日之前,上海银保监局便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银行网点金融服务满足市民集中办理业务需求的通知》,要求各家银行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之上,提升营业网点及工作人员金融服务效能,全力满足广大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例如营业网点的应开尽开,营业服务时间的延长,增加现金营业窗口和一线工作人员等。但银行“桂圆”(柜台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也必须引发重视,谁也不会真正喜欢一份“天天加班才能做完,延时下班已经成为常态”的职业。而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绿色通道”,哪怕在大堂外给老人提供一瓶矿泉水,一把遮阳伞,一张折叠凳,也是一种肉眼可见的立马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