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风光建设”提升绿色动能 为经济增长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力

时间:2022-07-22 15:27:29

 

来源:经济日报

“风光建设”提升绿色动能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4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25.8%。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不仅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为经济增长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力。

“追风逐日”再提速

今年以来,新能源行业政策利好不断。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结合2021年底我国风电和光伏累计总装机容量6.35亿千瓦的规模计算,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风光大基地项目将成新增装机的主要来源。

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同月,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抓紧启动第二批大基地项目。

系列文件的发布,助推新能源发展提速。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今年能源重点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10.3%。首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建设,带动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202.6%、13.3%。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透露,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进展顺利,开工建设超九成,第二批基地项目建设已启动。

新能源投资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新能源发电技术持续进步、成本快速下降,我国已掌握了完备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有力支撑新能源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新阶段,同时也形成了“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生态治理”“农(草、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新模式。

稳增长是今年重要任务。在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厚积薄发的新能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推动力。”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透露,过去几年,我国平均每年在风光能源领域投资约5000亿元,在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风光能源领域的投资有保持和扩大的潜力。

分析表明,“十四五”期间,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绿色改造、绿色低碳城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绿色低碳消费和可再生能源友好的能源或电力系统建设等领域总投资可达近45万亿元,平均每年约8.9万亿元,占去年全社会总投资的16%左右,这将是一个有力的投资增长动能。

“应该把整个驱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主线,转到零碳能源系统重构上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表示。

江亿认为,新能源建设领域投资需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地方部门、企业分头投资建设,避免“挑肥拣瘦”和重复建设。此外,必须有配套政策支持,建立新的价格体系,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各方投资。

三大矛盾仍待化解

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还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一是新能源能量密度低、土地需求高,点多面广、量大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三区三线”管控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土地资源约束愈发明显;二是传统电力系统基于化石能源构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对新能源接网消纳适应性不足,亟待作出系统性变革;三是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不健全,“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等。

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征,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将产生影响,系统的综合调节能力是影响新能源发展与消纳的关键。

如何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认为,要构建多元协调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布局适度发展气电,并发挥煤电托底保供、系统调节、电网安全支撑作用。同时,持续优化电网主网架建设,提高清洁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积极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建设,保障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与多元化负荷灵活接入。

大幅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张琳表示,应提高抽水蓄能、灵活性煤电、调峰气电等调节电源比重,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优化电力调度运行方式,积极发展虚拟电厂、可中断负荷等调节资源,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同时,提升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当前,新能源参与市场比例逐年大幅提高,约占新能源发电量的30%左右。但是新能源绿色环保低碳属性的市场价值仍未充分体现,电能量市场、绿证交易和碳市场的协同有待加强,辅助服务成本有待疏导,绿证交易和绿电交易规模有限。在新能源绿色价值未能市场化的情况下,新能源如何参与市场交易,需要尽快研究相应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建议,电力要满足安全、经济、环保、民生保障等需求,电力商品价值趋向多元化,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电价机制。目前,新能源的绿色价值,燃煤发电的容量价值,灵活资源的调节价值尚未得到体现和疏导,需要通过完善电价机制以合理反映和疏导成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