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紧缩预期升温之下 全球金融市场再度动荡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美联储公布6月会议利率决议,决定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至1.5%-1.75%,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单次加息。
今年3月份,美联储启动了货币紧缩周期,3月加息25个基点,5月再度加息50个基点。本次加息后,今年来美联储已经加息150个基点。
本次公布的利率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将在今年内大幅加息,今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为3.4%;明年将小幅加息,2024年有望降息。
“沃尔克时刻”重现:为抗通胀美联储激进加息75个基点
事实上,在美联储会议召开之前,由于美国5月通胀数据超预期再创新高,市场对于美联储更激进加息的预期有所升温。6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8.6%,创1981年12月以来新高,并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在8%以上。其中,能源项同比上涨34.6%,处于2005年9月以来最高位;食品项同比上涨10.1%,是该指标41年来首次同比涨超10%。
这和美国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情形类似。当时,美国因为连续遭遇两次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经济陷入“滞胀”旋涡。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采用超预期的加息政策,有效地遏制住了超预期的通胀状态。
此前市场对于6月加息幅度的预期集中于加息50个基点,鲍威尔也曾否认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但5月通胀数据公布后,市场对于6月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急剧上升至90%以上。同时,多家华尔街投行调整了加息预期,认为6月、7月美联储将连续加息75个基点。本次美联储加息基本印证了市场的猜测。
美联储发布的会议声明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中仅有一位委员反对加息75个基点,为埃斯特·乔治(Esther L. George),他在这次会议上倾向于加息50个基点至1.25%至1.5%。
不过,FOMC在声明中依然强调抗通胀的重要性,称委员会“坚决”致力于将通货膨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删除了此前长期使用的“委员会预计通胀将回到2%目标”的表述。
美联储已于6月1日启动缩表,本次会议决定延续此前公布的缩表路径,最初每月最多减少300亿美元美国国债、175亿美元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三个月后月度减持最高规模提升一倍。
中金公司分析师刘刚等指出,本次加息幅度表明了美联储希望控制通胀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上周末公布的超预期通胀后的“必然”结果,此次通胀数据产生的一个后果便是美联储需要再度引导市场相信一个更为陡峭的加息路径。5月超预期的通胀数据改变了原有路径,因此美联储也需要相应上调其加息路径来匹配。
未来加息路径:年内仍将大幅加息,或在后年降息
美联储接下来的加息路径如何?从美联储本次公布的最新利率点阵图来看,美联储成员对于近两年的加息预期有所提高,3月份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将在两年内将渐进式加息,而本次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将在今年内大幅加息,明年小幅加息,2024年有望降息。
FOMC预计今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为3.4%,较3月的预期值大幅提升。本次所有FOMC成员都预计,到2022年底,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3.0%以上;有8人(占总人数的44%)预计今年底利率将升至3.25%-3.50%区间;有5人预计利率将升至3.5%以上。
对于2023年,绝大部分成员预计利率将处于3.50%以上,利率中值升至3.8%。此后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为3.4%,意味着美联储或在2024年开始降息。
芝商所(CME)Fedwatch工具显示,目前市场预计7月份美联储继续加息75个基点至2.25%-3%区间的概率高达77.8%,9月份的加息预期则较为集中于加息50个基点;有较大概率美联储将在明年初将基准利率推升至4%以上,此后可能于明年三季度进入降息周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是不同寻常的,但他预计这种幅度不会成为普遍做法,下次会议可能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将“逐次会议”做出决定,美联储将继续尽可能清晰地传递其意图。
刘刚等认为,短期预期可能有起伏,但除非出现确切的通胀回落的信号,否则7月加息75个基点目前看可能仍是大概率事件。按照目前的加息节奏,美联储可能需要加息到今年12月份才有可能逐步降至25个基点的幅度,而这又建立在通胀拐点出现的前提上。
美联储何时将结束加息?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指出,之所以本次FOMC点阵图中美联储给出了2024年或将进入降息周期的暗示,正是因为美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在当下,关注通胀目标的同时也应关注失业率目标,失业率回升是美联储结束加息的充要条件。下半年美国消费动能将明显衰减,预计三季度末美国失业率就有望回升,7月再度加息50-75个基点后,美联储或将逐步开始考虑不再加息。但结束加息前,首先要看到失业率回升,因此尚不能确定具体时点。
在最新的经济展望中,美联储降低了对近三年的经济增长预期,2022、2023、2024年底GDP增速预期中值分别为1.7%,1.7%,1.9%,其中2022年的预期较3月份的预期降低了1.1个百分点。
此外,美联储上调了今年的通胀预期,2022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5.2%,较3月预期提升0.9个百分点;2023、2024年PCE通胀预期降至2.6%、2.2%。本次经济展望还将今年的失业率预期中值由3月的3.5%上调至3.7%,2023年、2024年的失业率预期中值将进一步上升至3.9%、4.1%。
决议公布后资产价格走势反转:美股收涨,预计后续震荡偏弱
上周以来,在美联储紧缩预期升温之下,全球金融市场再度动荡。美债利率和美元快速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连涨六日,从6月8日的3.02%左右涨至14日的近3.48%水平;美元指数6月14日突破105,达到2002年以来新高。
而美股则出现较大下跌,道指、标普500指数均已连跌5个交易日,其中5月通胀数据公布后的两个交易日(6月10日、13日)跌幅较大,道指6月10日、13日接连大跌超2.7%,标普500指数6月10日跌2.9%,6月13日跌幅扩大至3.9%;纳斯达克指数6月10日下跌3.5%,13日跌4.7%。
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资产价格走势出现反转。周四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1%,标普500指数涨1.46%,纳指涨2.5%。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数也有所下跌。
张静静指出,6月15日议息会议前夕,市场已经将本次加息幅度充分计入预期,靴子落地当日市场表现为利空暂时出尽。此外,本次FOMC点阵图暗示今年大幅加息后明年将加息幅度放缓,后年有望开始降息,与此前遥遥无尽的“长痛”预期相比,加息似乎仅是年内的“短痛”了。其预计,在无风险溢价保护、加息缩表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美股仍将持续高波动,在加息周期正式结束前大概率仍有一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上冲3.5%后,或拐头向下,不排除年内重新回落至2.5%下方的可能性。
刘刚等预计,三季度市场可能依然面临紧绷状态,需观察四季度能否出现转机。在此之前,基于当前的加息路径,预计美债利率中枢为3.5%,除非后续加息路径再度改变,美股市场整体震荡偏弱。主要资产价格在经历了急剧的波动后,不排除有所修复,维持震荡格局,但可能还不是趋势的逆转,美元的偏强和黄金的偏弱亦是如此。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美联储采取过于激进的加息举措,可能提早引发金融风险、继而引发经济衰退。当前芝加哥联储调整后的全国金融状况指数显示,美国金融金融市场条件几乎是近十年最紧水平。此外,近期华尔街对于美国企业债风险给予了更多关注,因美联储加息预期较强,美国企业债利率攀升、风险偏好急剧降温。如果美联储加息过于激进,美国企业债市场可能进一步抛售风险产品、追逐安全资产,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全球加息潮对我国影响几何?
在全球通胀高企的情况下,全球已有多家央行开启了货币紧缩的步伐。除了美国之外,英国央行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已连续四次加息,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央行也在6月宣布再次加息。
在刚刚过去的6月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宣布开启紧缩进程,预计将于7月份将利率提高25个基点,并在9月再次加息,同时自7月1日起,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下的净购买。这将是欧洲央行自2011年来的首次加息,这也意味着其即将退出维持多年的负利率水平。
在美联储及其他经济体走向货币紧缩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是否会受到影响?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等指出,短期来看,仍需警惕加息缩表加速推进造成经济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复苏进程受到波及。欧美通胀压力持续扩散,叠加地缘局势升温以及全球疫情反复,对新兴市场经济复苏造成复合冲击。同时,美联储紧缩步伐加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兴经济体的宏观政策空间,加大了其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股债汇币市场可能出现共振。随着全球流动性拐点出现,市场风险偏好发生改变,高估值的风险资产可能被持续抛售,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数字资产同时承压,近期快速变化的各类资产价格对此已有一定反应。长期来看,伴随着“沃克尔时刻”的出现,全球利率整体进入回升期,超宽松货币环境助推经济增长的时代走向终结,经济发展将更多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策端需侧重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布局,更多地利用结构性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