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再投资压力大 38只定开债基提前结束开放期

时间:2022-06-06 13:27: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中国基金报

随着今年股市巨震,在固收投资需求增长和再投资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今年已有38只公募定开债基在产品定期开放期间,提前结束开放期。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股债市场剧烈波动,机构资金对定开债基的投资需求逐渐转向绝对收益为主,中等久期加杠杆、绝对收益策略等更受机构资金的青睐。

再投资压力大

38只基金提前结束开放期

6月1日,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为更好的保护持有人利益,做好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决定提前结束本基金本次开放期至2022年6月1日。根据此前公告,该基金原定第十个开放期为2022年5月24日至6月7日。

除了长城久瑞三个月定开债,近日还有天弘纯享一年定开、兴业年年利定开债券、中金浙金6个月定开等多只定开债基提前结束开放期,今年以来已累计有38只定开债基提前结束开放期。

针对此现象,中金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闫雯雯表示,今年4月以来,随着债券供给不足及理财需求恢复,叠加资金面较为宽松,债券市场收益率全面下行,出现小型“资产荒”。考虑到新增资金配置收益下降,为保护持有人利益,产品就会提前结束开放期。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经理也透露,“我们提前结束开放期的定开债基,属于机构定制基金,在委托人资金到位后,一般会提前结束募集,尽快进入投资环节。”

光大保德信基金固收信用研究团队负责人、光大尊丰基金经理李怀定也表示,今年以来,市场普遍存在提前结束开放期的债券基金,可能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是年初以来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纯债基金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收益相对稳定,此时市场需求量容易爆发,很多管理人主动缩短开放期;二是年初以来随着理财资金的配置需求力度加大,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为防止存量资产收益被摊薄,从保护现有持有人的角度,很多管理人选择提前结束开放期;三是当前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后,绝对收益率处于偏低水平,再投资压力加大,部分管理人可能出于业绩表现考虑,主动控制规模;四是部分纯债基金为机构定制产品,为合理提供杠杆比例,一旦过了开放期时点,机构客户就希望尽快结束开放期。

据记者观察,上述提前结束开放期的基金,机构持有人份额占比整体较高。

李怀定表示,今天以来,随着股债市场剧烈波动,机构资金对定开债基的投资需求逐渐转向以追求绝对收益为主,投资策略上较往年有所调整,开始希望通过中短久期信用债加杠杆来增厚收益,以实现年初委托人内部制定的绝对收益考核目标。

闫雯雯也称,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处于弱现实和强政策预期的博弈过程中,虽然疫情扰动下二季度经济基本面存在压力,但经济全年稳步修复也是普遍共识,预计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保持灵活适度,市场整体震荡为主。

“在此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对中等久期、票息配置、杠杆策略或更为认可。”闫雯雯称。

超额收益明显

定开债基多策略增厚回报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2日,年内38只提前结束开放期的债券型基金中,具有可比数据的32只产品近一年平均回报为4.56%。

其中,25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平均回报4.51%,超过同期同类型基金75个BP;7只一级债基平均回报4.73%,超过同期同类基金42个BP。

从产品特征看,上述基金一般具有机构定制、定期开放等特点,在投资业绩上也相对同类基金出现明显的超额回报。

谈及上述现象,李怀定表示,上述基金之所以能获取超额回报,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机构定制产品,管理人与委托人沟通较为密切,容易了解机构客户的真实需求,进而可以调整实际投资策略;二是在封闭期定开债基资金相对稳定,不容易受到频繁申购、赎回影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杠杆优势。

闫雯雯也认为,纯债型基金的持有者多以机构为主,机构一方面看重基金公司在信用方面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助基金公司的宏观利率研究能力把握波段交易性机会。

“选择定期开放的模式可以保证基金规模稳定,有助于基金经理制定和执行投资计划,避免申赎带来的业绩冲击,长期来看,投资回报更加稳定。”闫雯雯称。

“定开基金可以加杠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业绩。”上述北京大型公募基金经理也说,不同定制基金的策略不同,有的是以基金公司主动管理能力为主,有的是以客户策略需求为主。

基于上述定开债基的较好的业绩表现,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普通投资者在关注自身风险偏好相匹配、充分了解产品的前提下,采取跟随策略,也是可资借鉴的方法。

李怀定对此表示,跟着机构绩优基金买债基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需求和专业知识来判断,毕竟机构定制产品存在一定的封闭期。如果个人投资者有一定闲余资金,又缺乏专业知识,并且不想花费太多精力去筛选这类基金产品,跟随策略不失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闫雯雯也认为,机构占比较高的基金,产品策略明晰,投资风格稳定,业绩可能更加稳健,但如果机构占比过高,也可能存在一些风险。比如,巨额赎回可能会引发产品流动性风险、净值大幅波动风险、基金清盘风险等。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