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资管机构要帮助居民在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财富

时间:2022-04-24 11:26:19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4月24日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资管峰会今日举行,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我们在这里回顾资管新规出台4年来,整体上看,资管行业已经走向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各项改革目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方面,行业自身的生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监管规则在逐步完善,监管套利、市场乱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特别是银行理财业务,目前除了个别银行少量的产品纳入个案处理之外,过渡期内如期有序地完成了整改。理财产品净值化水平大幅度提升,达到了93%。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理财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同业理财大幅度压缩,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的规模也在大幅度收缩。产品嵌套规模大幅度下降,压缩下降的幅度都在90%以上。产品投资标的更加多元,养老理财、跨境理财、ESG投资等领域创新在提速。另一方面,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显著增强。

尚福林同时指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资管新规过渡期以后,资管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国际国内环境,一些超预期变化需要高度重视和高度地警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三重压力叠加,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进一步加大,理财、信托转型的任务仍然艰巨。现有资管产品还难以充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投资者对净值化理财产品的认知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化。

尚福林就资管行业发展谈了四点看法,第一,苦练内功,加强资管机构的转型。市场上机构重销售、轻管理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证券行业受传统经济业务的思维惯性影响,投行的属性还不突出。证券交易、证券研究、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尚未完全建立。银行理财业务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主要是依靠投资、非标等类信贷和资产池的运作方式开展业务。员工靠卖产品完成业绩指标,培育成熟的财富管理市场,机构要着力练好内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赋能。

一是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银行有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保险资产管理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和稳健的风控优势。证券基金公司则有在资本市场积累的投研优势,各自有不同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探索符合行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同时,要加强各类资管机构的合作,发挥各自能力特长,释放机构间协同效应,促进优势互补,渠道共享,产品合作。

二是加强专业化投研能力建设。资产管理机构要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合理优化资产结构。过去银行理财主要是靠渠道,券商资管是靠通道,管理相对粗放,整体专业能力不强。随着理财净值化转型,资管产品市场刚兑的预期被打破,通道的套利空间基本上被堵上了。市场对机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资管机构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强化投资策略和投研、人才的队伍建设。理财业务逐渐从银行体系独立运作以后,一些不具有独立资管管理与投研能力的中小银行,可以进一步回归信贷本源,扎根当地,对当地客户的理财需求可以考虑向代销平台转型。

三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资管新规让资管行业摆脱了过去野蛮生长和无序竞争的状况,也让市场充分意识到合规经营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资管机构要坚持风险为本,进一步健全内部治理,夯实合规经营的基础。对于新成立的理财公司更要洁净起步,建好与母行的隔离机制,构建长效机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第二,坚定转型方向,优化资管产品的供给。以理财产品为例,以前所谓的保本理财多是建立在期限错配、投资非标、隐形刚兑的基础上,看起来收益比较高,但实际上是抬升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资管新规规范下,产品的估值方法和信息披露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调整。

一是要坚决打破刚兑的方向。市场也关注到,受近期资本市场表现与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一季度有2000多只理财产品破净,主要是集中在权益类、混合类的理财产品,大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回撤,这反映出在资管新规下,产品的净值表现与底层资产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反映了宏观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看到,近期多家理财子公司发布了关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相关公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投资者短期情绪,培育投资者树立投资理念。

二是加强产品的信息披露。产品净值波动投资收益的高低和风险大小挂钩,这让准确及时、披露产品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宣传上更加要避免以保本保收益等等信息误导投资者。从监管部门披露的金融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中,不少是在销售环节存在客户经理为了扩大销售而误导消费者。公募基金早年在销售的时候,也碰到过这种情况。一些证券公司为了拉客户,没有做到信息的充分披露与风险匹配,甚至拉一些老年人开户,有的老人就把基金当国债和存款来买,实际上是误导投资者,对投资市场的培育也不利。

现在银保合作代销环节中,也有个别银行客户经理在推荐保险产品的时候,误导让一些消费者把保险当成存款或者是银行的理财,看似满足了业绩考核,实则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是要丰富产品体系。产品是财富管理中资产配置的基础。从整个资管市场结构看,尽管近年来也创新推出了一些新产品,比如养老理财等等。下一步,仍然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搭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体系,探索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资产证券化、海外投资、家族信托等产品和配置组合。整合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资管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有利的资源,开发一些跨资产品种、跨市场的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凸显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第三,革新投资理念,不断深化投资者教育。开展投资者教育是推进资管行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对于促进财富管理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充分挖掘客户资源。随着国力增强,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已经从传统的财富保值增值向对财富规划、传承、养老、教育、慈善等深层次延伸。资管机构要适应广大居民对财富管理的潜在需求增长,不仅停留在客户资源的争夺,更重要的是对存量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度地挖掘,帮助居民在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财富。

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对客户进行精准的识别,清晰画像,深度挖掘长尾增量客户群体,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的获客。绩效考核也应该从存款揽储(音)向长期获客,提升用户的黏性与综合金融贡献角度,提升综合效益。理财、券商、资管等子公司与母行、母公司之间,可以深挖零售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进一步沉淀客户。证券行业则可以利用好投行优势与财富管理条线互动协调。

二是不断提高投资者教育。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投资者对风险收益匹配、产品适配、长期持有等理念认可程度普遍有所提高。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非理性行为,投资者教育需要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投资者、金融知识和风险知识也需要不断提高,要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和观念,重要的就是要在风险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合理投资,改变以往刚性兑付、保本的观念。当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早期基金投资者教育,这也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三是加强投资者保护。资管产品与存款不同,是一种投资行为。机构在展业时更加需要有效地识别投资者,强化产品风险提示,进行风险评估。正确划分客户的风险等级,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树牢“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压实机构的主体责任,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第四,培育良好的市场生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融。金融产品的利润收益最终是来自于实体部门,同样,资管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市场的环境。从国际经验看,随着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激活。居民的储蓄意愿有可能随着资管市场的发展下降。目前看这种趋势还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财富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有这种趋势。资产配置当中,金融资产的比重将会不断地提高。在家庭的资产配置当中,逐步由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长期趋势下,资管行业不能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一方面,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视加强ESG责任投资,加大对可持续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面乡村振兴等领域和行业的投资与支持,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汇集中长期资金,灵活配置资产,穿越周期波动的功能作用,承接居民财富管理资产的配置需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