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震荡市下“固收+”如何攻?如何守?博时“固收+”团队透露投资秘笈

时间:2022-04-01 13:26:51

 

来源:中国网财经

每到基金年报季,明星基金经理们对于后市的解读都会引发一阵热烈讨论。作为这两年震荡市中的“当红明星”,“固收+”基金经理们对于市场的看法格外吸睛。

震荡市下“固收+”如何攻?如何守?随着博时基金旗下基金陆续披露2021年基金年报,过钧、王申、邓欣雨、卓若伟等“固收+”专家对市场的解读也浮出水面。

2022年可能出现宽货币加宽信用的政策格局

博时首席基金经理、混合资产投资部过钧,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对海外宏观市场的分析也是其特长之一。过钧认为,2022年的主线是框定红线下的稳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稳增长成为新的政策基调, 但同时也继续保持了“房住不炒”和“隐债不增”的两条红线,表明更多要通过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来达成稳增长的诉求。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对政策执行力度的容忍度,决定了宽信用对冲的节奏。“我们预计社融和经济增速在2021年4季度见底,2022年的经济有望企稳。PPI 将高位回落,CPI 可能走出前低后高走势,但依旧较为温和。在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回落、地产链进入新常态和消费受疫 情影响较大情况下,投资可能要进一步发力,2022年可能出现宽货币加宽信用的政策格局。”

对于海外市场过钧表示,美联储的TAPER和加息既是对通胀压力的应对,也是美国对过去几年放水政策的纠偏。但由于两国在抗疫政策和经济政策上不同选择,造就了本次货币政策上的分化。中国不会完全不受美国紧缩货币的影响,但影响幅度相比过去要更可控。

博时固定收益研究部总经理、研究总监王申则擅长以基本面为出发点,自上而下把握各类资产的周期波动规律,他管理的博时宏观回报也是博时“固收+”的代表产品之一。在他看来,2022年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面临比较复杂的情况。一方面,海外利率中枢的抬升引致高估值资产的波动率抬升,并从利差和跨境流动性两个方面对国内流动性环境和资本市场形成影响;另一方面,围绕地产下行对基本面带来的巨大波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够预期到 的政策各类对冲的托底、缓和,将同样能够预期带来基本面和资本市场的波动率抬升。

利率债或区间震荡,权益市场看好低估值和旧经济

“固收+”产品以债券打底、权益增强,横跨股债两大市场。对于固收市场,过钧认为,2022年利率债市场可能更多表现为区间震荡,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信用债市场则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

对于权益市场,他认为在稳增长宽信用下可能出现再一次的风格切换,低估值和旧经济有望跑赢大盘,而成长股则需要真正的成长业绩来应对市场更苛刻的审视,只有估值合理、增长强劲的个股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同样,风格轮动也会影响转债市场,在整体估值不便宜的情况下,正股的表现将比估值指标更多地影响转债的表现。”

相比之下,博时恒悦基金经理陈鹏扬的态度则更加乐观。在他看来,债券投资方面,宏观环境和政策对债市仍然较为有利,在债牛未尽的背景下将积极配置信用资质优、期限适中的固定收益资产,择机把握稳健型的可转债投资机会;权益市场则会继续坚持赛道、格局和估值相结合的投资方式,聚焦在趋势上的好公司里面,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的个股研判,以合适的价格去持有好公司。

此外,博时稳健回报基金经理邓雨欣详细分析了可转债市场的机会,在可转债市场呈现价格和估值均偏高局面下,结合震荡的权益市场判断,一方面高价高估值的个券品种性价比已很不足,赔率过低,建议回避此类贵的东西,并关注赎回风险;另一方面,顺着股票市场主线阶段性交易可转债将显得特别重要,把握交易机会并且不恋战,自下而上从正股角度挖掘可转债品种。

争取获得有竞争力的绝对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债市场双双震荡的背景下,谨慎甄别、严控回撤也成为博时“固收+”团队的关键词。

“2022年将成为宏观大年,也可能是资本市场波动率明显加剧的一年,在组合管理上对于做好宏观的前瞻预判、对于组合净值的波动率控制、以及在高波动状态下为组合寻找和争取把握绝对收益机会,都提出了比较严苛的要求。”王申认为,组合会保持债券部分的灵活交易以及对信用债的分散配置,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争取获得稳健的固收回报;而在权益方向则继续从盈亏比的角度进行稳健配置,争取获得有竞争力的绝对收益。

博时恒盛一年基金经理卓若伟表示,对高估值个股会更加谨慎,需要谨慎甄别基本面逻辑可以进一步强化、估值和增长持续性相匹配的结构性机会;积极挖掘低估值方向的投资机会。“在债牛未尽的背景下,我们将积极配置信用资质优、期限适中的固定收益资产,择机把握稳健型的可转债投资机会。”

风险: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