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大幅增长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成绩单”抢眼
截至28日记者发稿时,已有交银理财、平安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光大理财、青银理财7家银行理财公司的经营业绩随母行2021年年报披露。上述公司2021年净利润增幅均超过30%。由于承接母行迁移的产品等原因,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猛增。
部分公司净利润涨幅超100%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招银理财总资产为120.97亿元,净资产为106.78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2.03亿元,实现净利润32.03亿元。招银理财管理理财产品余额2.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7%。
交银理财表现同样不俗。截至2021年12月末,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1.55亿元,同比增长73.61%,总资产达到102.06亿元,净资产为99.29亿元。
兴银理财、光大理财2021年净利润实现翻倍,同比分别增长108.62%、181.21%。其中,兴银理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9.40亿元,净利润28.06亿元,目前位居已披露年报银行理财公司第二位。
此外,信银理财、平安理财、青银理财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8.06亿元、16.16亿元、4.08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幅分别为203.53%、879.30%、13500.00%。这几家银行理财公司分别是在2020年7月、8月和11月开业。
银行理财公司存续产品管理规模也大幅增长。报告期末,交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为12246.64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29.43%。此外,交银理财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机构,实现行外代销产品余额4098.59亿元。
中信银行年报披露,2021年母行及信银理财非担险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4032.75亿元,其中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规模为12667.23亿元,占比达90%,较年初提升2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管理规模大幅攀升,部分原因是由于承接了大量母行迁移的理财产品。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自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截至3月28日,数据显示,有2092只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今年以来总回报率为负的产品有4588只,占产品总数的16%。
目前已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自掏腰包购买自家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表示,此举主要是为安抚客户,拿出真金白银提振信心。
3月26日,中邮理财表示,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中邮理财已将自有资金约6.5亿元用于申购本公司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并计划择机申购其旗下管理的混合类(财富鑫鑫向荣、鸿元系列)及固收+(鸿锦系列)理财产品。
此前,光大理财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亿元投资本公司发行的“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
在多家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上,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兴业银行也有部分含权类理财产品,净值同样存在波动。“对标资管行业,银行理财产品权益占比提高将是长期趋势,相信未来随着投资者教育工作逐步到位,银行理财客群对波动的接受程度也会不断提升。”
权益类产品占比较小
梳理上市银行年报以及银行理财公司理财业务半年报,从中不难发现,权益类产品所占比重依然较小。
例如,截至2021年12月末,工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1510只,时点余额为20218.04亿元,全部为符合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从投资性质划分,固定收益类产品961只,金额18000.82亿元;权益类产品50只,占比为3.31%,金额44.45亿元,占比仅为0.22%;混合类产品499只,金额2172.76亿元,占总金额的10.75%。
从中邮理财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12月末,时点余额达6553.1亿元,规模较上年大幅增长约156%。从投资性质划分,固收类产品193只,金额6320.13亿元,占比96.45%,权益类和混合类金额分别为1376.7万元和232.8亿元。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依然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年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6.78万亿元,同比增长22.80%,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2.34%;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1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38%;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0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