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涵养乡村振兴“人才生态”
2月22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要深耕细培乡村振兴的“肥沃土壤”,更要涵养良好的“人才生态”,坚持用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之源”。
用好“源头水”,着眼本土盘存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板,不仅要在“筑巢引凤”上下功夫,更要努力发掘“源头活水”,以源头活水激起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要充分发掘本地区种养殖能手、民间艺人等“田秀才”“土专家”,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库,摸清“家底”。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搭建学习平台,帮助乡土人才增才干、长见识、开眼界。要对本土优秀大学生、在外创业人员等进行“家访”,定期组织“茶话会”“乡贤会”,做好本土“隐形”资源的充分挖掘。
培优“领头雁”,立足需求提增量。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要在选树好“主心骨”上多措并举、重磅发力。各地区要用好“四算法则”,通过政策扶持做“加法”、破除藩篱做“减法”、优化环境做“乘法”、情感优势做“除法”等措施,筑巢雁归、回引人才。组织部门要挥好人才“指挥棒”,选育派优一批有基层经验、有工作干劲的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等加入到乡村振兴一线,发挥“引擎”之效。同时,紧抓“两委”换届的契机,将行家里手、优秀乡贤、大学生、退役军人、技术人才等选进村“两委”班子,不断壮大“火车头”队伍。要搭建“黄金台”、营造“软环境”,吸引外资客商走进来、留得住、有钱赚,继而带动本土经济发展、技术增效、农民增收。
育强“新农人”,展望未来激变量。农民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的闪亮“代言人”。实施乡村振兴计划,要注重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有能力、有技术,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乡村的“新农人”队伍,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确保乡村振兴计划一棒接着一棒跑,行稳致远“不断档”。要在培育方法上有创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农业专家、科技学者请进农村“大讲堂”,为农民普及现代育农知识,实现经验+科技的“双飞”。要充分利用农村小广场等固定场所,开展“田间课堂”“夜间课堂”,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培育出更多愿管理、会管理、管理好的乡村振兴“新农人”。同时,借助学习强国等“口袋书”、农村广播等平台,开展“线上课堂”,因势利导推进农民与时俱进、勇敢创新。(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