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双减”政策落地成了最重磅的教育新闻

时间:2022-01-10 13:04:09

 

来源:中国国际金融

教育回归生活

2021年夏天,“双减”政策落地成了最重磅的教育新闻。

学科类培训机构关停,孩子们在8月重启“休息”模式:接触自然、运动锻炼、感受艺术魅力,在玩乐中涵养身心。

在“双减”后的首个学期,学校和家长也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着。

在严控作业量的前提下,各学校不断丰富作业类型,推出了“自助作业”“特色作业”“实践作业”……让学生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又能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强身健体,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小学,以游戏+闯关的考察模式代替期末考试,让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大呼过瘾。

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搜寻动感十足的歌曲,改写歌词、编排动作,创编出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桌舞。在课后服务时段,虽然人不离座,但学生们依然能够活动四肢、舒展身心,让学习了一天的大脑得以放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融合,逐渐打破班级限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课业和课外培训负担减轻了,孩子的空闲时间增加了,爸爸妈妈也积极行动起来。平日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亲子共读徜徉书香世界、共做家务分担家庭责任;节假日,带孩子走出家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艺术特长、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以高质量陪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助力。

传承·创新

研习“非遗”抒乡情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为狮城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了沧州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如何把这千年水脉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过去一年间,我市一些中小学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作为河北省首家“中国大运河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促进会”会员单位,沧州市第五中学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将运河文化引入日常教学和德育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引领学生走近运河、了解运河、感悟运河。

建兴小学将木板大鼓引入学校社团活动之中,邀请沧县木板大鼓非遗传承人担任辅导教师。孩子们不仅近距离感受到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在传承木板大鼓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木板大鼓之中,让这一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第二实验小学“国艺”社团,孩子们与书法、书绣、吟诵、古法造纸、流沙笺、仿铜、衍纸等技艺亲密接触,而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传承已久的非遗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一方红纸,刻蕴爱心。凤凰城小学师生通过义卖自创刻纸作品,资助贫困学子,让传承更加有意义;遇见扎染,中宇小学的孩子们别出心裁,演绎出“布”一样的精彩;“二十四节气”特色课程让重庆路小学的学生们伴随着多彩的实践活动,行走于四季的轮回与更替之中。

在一代文宗纪晓岚的家乡沧县崔尔庄镇,有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学。在这里,孩子们通过“晓风岚韵”校本课程,从一入学就与这位家乡先贤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诗经传承基地”,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把诗经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和课程设计中,通过置身其间、耳濡目染,带学子们体验和感受《诗经》文化的无穷魅力。

浓浓的乡情流淌在学子心间,每个孩子都有望成为家乡文化的代言人。

多彩·活力

寓教于乐提素养

大课间到了,沧州市解放路小学的孩子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一边吟诵古诗,一边做起欢快的韵律操。他们的动作时而轻盈,时而刚劲;队形时而交错,时而合一,展现出少年的无限活力。

多姿多彩的活动,扮靓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他们的综合素养。

新华小学的“乐耕农场”成了孩子们亲近自然、劳动实践的乐园。五年级的每一个班级,都能够分到属于自己的自留地。松土、播种、施肥、丰收、分享……孩子们与土地亲密接触,体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与“乐耕农场”仅一墙之隔的“生态养殖园”里,麻鸭、珍珠鸡、乌鸡、鹅等家禽正在悠闲地散步。学生们为养殖园清扫垃圾,给心爱的小动物喂食,努力争当先进,只为获得捡拾鸭蛋的机会……这样的劳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而且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乐趣。一年一度的校园丰收节上,学生们欢欢喜喜采冬枣,笑逐颜开摘石榴,热火朝天收玉米,分享果实庆丰收。孩子们不仅进行了劳动实践,提高了劳动的热情与兴趣,而且将“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铭记心间。

在石化小学,一堆散乱的零件,经过孩子们的巧手搭建和编程创意,摇身一变成了各种新颖实用的小物件。每周五下午,人工智能社团的成员们都会相聚在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体验并享受编程造物的快乐;在上海路小学的创客作品展上,低年级学生搭建出了天桥、小推车、飞机、风车、跷跷板等创意作品,中年级的孩子们通过搭建及简单的编程,设计出了采蜂蜜的小蜜蜂、圣诞老人的雪橇和直升机,高年级学子制作的仰卧起坐机器人、自动投球器、智能旋转木马,更是创意满满。

自强·关怀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虽然他们沉浸于自我世界中,却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多彩的世界;虽然他们耳不能闻、口不能言,但自强不息、勤奋进取。

2021年国庆节期间,“眨眼星伴——关爱自闭症儿童慈善画展”成功举办。现场展出的100幅绘画作品,全部由星月社(由我市自闭症儿童家庭组成的民间公益组织)的自闭症儿童创作而成。短短6天,86幅作品被认购,筹得善款19000元。

在运河区水月寺街北头的“嘿,安逸”小吃店里,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粉色心形提示牌,一面写着“请来一下”,另一面是“需要服务”。来自市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正通过手语和文字书写与顾客“沟通”着。他们制作的重庆小面、四川小吃和糕点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和欢迎。

在这些“折翼天使”身后,有一群人在默默地付出,用爱意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星月社成立5年来,从最初的6个家庭到现在的300多位成员,大家彼此扶持、相互鼓励,亲如家人,共同呵护着这些“星星的孩子”。

市特教学校自2017年创立中专部以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多方开拓渠道,为孩子们铺设就业之路,助力残障少年走向社会。

在沧县特殊教育中心,体育教师于树军将轮滑、旱地冰壶、冰球等运动引入校园,带听障和培智学子征战赛场,为他们的冰雪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陪伴·呵护

班级就是温馨的家

对于他们来说,学生是最难舍的牵挂。

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小朋友走进班级;蹲下身抚慰哭泣的孩子,轻轻拭去小脸上的泪滴;耐心地喂饭、哄睡,带着他们唱歌、涂鸦、做游戏……教师张双红从1998年走进沧州市第一幼儿园,孩子们就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两度身患恶性肿瘤,经历多次手术,但沧州市第一中学的化学教师吕英依然难舍三尺讲台。每次未等身体完全恢复,她就又面带笑容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教学中,她不放弃一个学生,尽全力帮助他们提升成绩;生活中,她轻松化解学生的叛逆情绪,用爱心帮助孩子们走过迷茫、战胜挫折,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天使老师”。

面对班里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总会多关注、勤交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慢慢改变他们的消极状态。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这些孩子重新认识了自己,变得自信、乐观,而且学会了感受爱和表达爱。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得到了爱的滋养,一张张小脸上再次洋溢起灿烂的笑容。

有苦乐参半的平淡,有披星戴月的奔波,更有呕心沥血的付出。他们用爱心温暖学生,用竞争带动管理,让班级成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二个家。

痴迷·乐享

“小达人”的别样生活

菁菁校园中,活跃着一批“小达人”,他们从兴趣出发,把特长展现得淋漓尽致。

实验小学二年级的李若然,别看只有8岁,却已痴迷篆刻四五载。“忙时勤观展,闲来泥作伴”是她课余生活的真实写照。她善古玺印式,印文多采用大篆、象形文字,单刀直入,作品多次参展。

挺拔的身姿、优雅的气质、活力四射的舞步……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回民小学的徐嘉欣展臂、摆胯,翩翩起舞。无论是激情的桑巴、活泼的恰恰,还是婀娜的伦巴、逗趣的牛仔,她都信手拈来,那份激情与自信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解放路小学的于俊浩对曲艺情有独钟,无论是说相声,还是表演快板,都有模有样。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沧州市第十七中学的孙千慧,从小在自家武馆摸爬滚打,10岁师从武术教练时中秀,多次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摘得桂冠。训练场上,她是刻苦认真的学员,一招一式,精益求精;步入赛场,她是不让须眉的巾帼小将,敢打敢拼,为荣誉而战;平日里,她是温柔可爱的青春少女,感受着多彩生活带给她的无限美好。

见证成长播洒希望

时间把每一年装订成册。信手翻开,铭刻的记忆伴着书香扑面而来。一字、一句、一标点,拓印岁月的雪泥鸿爪,珍藏韶华的吉光片羽。

刚刚走过的2021,就是这样一本书,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与感动。

在这张薄薄的新闻纸上,我们记录了沧州教育一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再现了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感受到了老师们的殷殷付出和职业幸福感,更见证了孩子们活力四射、向阳生长的蓬勃状态。

这一年,有一些声音,柔声细语,却给人最深的抚慰;这一年,有一些面孔,貌不出众,却给人最真的感动;这一年,总有一些瞬间,触动心灵,传递力量。

2022的书页已然翻开,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沧州教育发展,培树教师典型,努力挖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将继续关注“双减”落地,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分享给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我们还将依托“教育园地”版面上的相关专栏,搭建起非遗传承人与各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运河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开花。

奋进是最美的挥别。2022,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见证成长,播洒希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