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话语能力建设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保驾护航
王立非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首席教授
栗洁歆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博士生
一、加强中国特色经济话语能力建设
中国特色经济话语能力建设要围绕国际经济组织话语能力、“一带一路”经济话语能力、经济话语国际传播能力、新型智库经济话语能力等重点,加强经济话语体系、话语能力和话语权建设。
(一)加强国际经济组织话语能力建设
根据统计,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绝大多数是欧洲语言,国际组织官方语言使用率最高的语言都是西方语言,中文在国际组织的使用率不到0.5%。中文在联合国系统的影响力调查结果表明,在联合国5个主要机关和重要的15个专门机构中,中文法定地位得到确认的还不到一半,即使在获得法定地位的组织中,中文的法定权利也未得到充分行使,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我国的话语权利,包括国际经济组织中的经济话语权利,加强我国的国际组织话语能力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加强国际经济组织话语能力和话语权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一带一路”现有的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机制中的话语能力建设。这些双边机制包括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多边合作机制包括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中国的话语能力是保证上述双边和多边机构正常沟通和高效运作的前提。二是继续发挥我国在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经济论坛、经贸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经济对话平台,不断促进我国经济话语权的提升。
(二)加强“一带一路”经济话语能力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和扩大了国际经济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面对复杂的多语言环境,我们不仅需要熟悉各国官方语言和相关地区通用语言,更要不断提高和掌握宏观和微观经济话语能力,在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国际经贸谈判、涉外法规政策咨询、对外投融资、国际工程实施、国际合法权益保护中争取话语权和主动权。据《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调查显示,与世界前十名贸易国开展经贸合作和交流至少需要26种语言支持,如果进行“一带一路”投资、并购和工程承包,涉及到的语言就更多。在与“一带一路”各个国家开展经贸往来中,国别众多,地缘复杂,政治、经济、社会、领土、资源、民族、语言、文化等错综复杂,通过语言服务了解不同沿线国家的贸易政策、贸易需求,帮助企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贸易往来。各国谋求发展的根本利益一致,发展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加强经贸交往,实现共赢,可以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应该是“五通”齐头并进,“话语互通”是人心相通和互联互通的关键。没有话语互通,没有人的沟通,谈不上民心相通。没有话语互通会影响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经济话语铺路。我国企业顺利开展基础设施招投标和异国施工首先要话语相通;“贸易畅通”与“货币流通”也需要话语相通,打通沿线不同国家的贸易壁垒,签订平等贸易往来协定,都离不开经济话语;“货币流通”是市场经济自由贸易的基本体现,了解“一带一路”国家相互之间的经贸协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资源的互补,都离不开经济话语。
(三)加强经济话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根据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统计,截止至2020年,全球有548个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62个国家和地区。统计结果显示,美洲和欧洲是全球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地区。可以预测,经济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增长是驱动孔子学院布点增加的动因之一,我国在这些地区的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对推动双边经贸往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文传播力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拓展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参与国际竞争。语言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民族通过自己的语言传达本民族和本国的经济信息、科技与文化信息等,借助语言推广本国的文化,促进文化理解,认同文化差异,避免文化误解。研究表明,全球孔子学院开办数和一国开办孔子学院数量对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具有正向影响和促进作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除了重视金融交易的平台外,也是我国经济形象和声誉在海外的传播平台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窗口,让全世界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社会繁荣的现状、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对稳定和维护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新型智库的经济话语能力建设
我国将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而新型智库建设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国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教社科[2014]1号)等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新型智库的经济话语能力建设要集中围绕对外开放的关键问题和重点提升经济话语能力,特别是要提炼标识性的中国特色宏观和微观经济话语概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经济话语体系,努力用生动的经济话语表达,讲好中国经济新发展故事,打造国际社会能理解和接受的经济话语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通过智库经济话语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我国在百年未有之经济大变局中的经济话语权。
二、加强中国特色经济话语权建设
中国特色经济话语能力建设的目标是提升我国在全球的经济话语权。经济话语权以国家的综合经济国力为基础的,经济话语权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和国际经济治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力,体现了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的综合运用。经济话语权是一国的软实力,在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的国际关系中,经济话语权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经济话语权是国家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话语主权,国与国之间的话语权分布是平等的,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或发达与不发达,在处理国家事务及双边经贸关系时,都享有同等的话语权。例如,国际金融话语权则属于经济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各国借助多层次的经济平台,表达自身金融利益、金融立场、金融义务及责任,而作为经济话语权的金融话语权是由主权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决定的,受金融和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经济话语权的背后必然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加强和提升我国的经济话语权,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体系治理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构,建设我国的经济话语权至关重要。要建设强大的经济话语权,就必须对经济话语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研究,经济话语不仅仅是语言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问题,单凭任何单一学科都无法解决经济话语权的问题。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谁掌握了国际经济话语,谁就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我们要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经济话语体系,让全世界听见和听懂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
(本文为202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便利度测量模型构建与应用”(20YYA002)的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