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不断上市公司加码氢能源
近年来,氢能源行业政策利好可谓不断。分析指出,随着氢能应用技术发展逐渐成熟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持续增大,氢能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伴随着氢能产业化步伐的加快,行业发展将全面加速。
政策利好不断上市公司加码氢能源
12月14日晚间,美锦能源(000723.SZ)发布公告称,为加快公司氢能源产业链布局,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嘉创与美锦美和及其他投资者拟共同发起设立海德利森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为8000万元,其中美锦美和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5999万元,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嘉创作为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和基金管理人认缴出资1万元。
资料显示,美锦能源控股华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企业飞驰汽车,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客车、厢式物流车、轻中重卡等商用车。此前的12月12日,美锦能源参股的京辉气体成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氢气供应商。据悉,冬奥会期间,京辉气体将使用300辆专门运输氢气的运输车,为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运行提供氢气支持服务。
同一天,鸿达兴业(002002.SZ)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乌海化工与金财特来公司签署《氢气供销合同》,乌海化工为金财特来公司提供氢气供应服务,合同金额7000万元。据悉,鸿达兴业为我国氯碱制氢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鸿达兴业先后携手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法国液化空气,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等机构和企业,并形成了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全产业链,把握住了氢能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据悉,鸿达兴业目前年产5万吨氢能项目(3万吨为液氢、2万吨为高压气氢)建设进展良好,同时通过前瞻性市场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获批在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建设8座加氢站,2019年已建成第一座加氢站;2020年建成并投产国内第一座民用液氢工厂,填补了国内民用液氢生产的空白;今年又建成内蒙古乌海市第一座移动加氢站,并为乌海市50辆氢能公交加注氢气。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这背后是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的落地,氢能产业不断获得国家政策的“加持”。近日,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揭示氢能六大发展方向,并凸显对绿氢更加重视。当中提及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化利用;发展氢燃料燃气轮机、超高压氢气压缩机、高效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装备;推进绿氢炼化等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要积极推动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同时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2021年3月,国务院在《“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在包括氢能与储能在内的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同时在碳中和政策背景下,各个省份均在“十四五”规划当中强调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利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从长期目标来看氢能产业的发展是其中关键之一。
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启动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要求各申报城市围绕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配套出台相关政策。
地方纷纷布局抢占氢能产业C位
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主要聚焦在氢燃料汽车(主要为城市公交大巴车和物流车)的推广、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氢能示范城区的打造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湖北、河北等20余个省市(区)陆续发布氢产业战略规划,并出台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相关补贴扶持政策。
11月3日,上海市发改委、财政局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出,2025年底前,市级财政按照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1比例出资,统筹安排本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其中涉及氢燃料的政策安排就占1/3。根据上海市此前发布的《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上海正在加大氢燃料储运、加注等技术攻关力度,探索氢燃料电池的多场景、多领域商业性示范应用。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回答为什么要出台上述政策时指出,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路线之一,是上海市具备发展先机和产业链优势的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本市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国内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技术和人才储备最丰富,但仍面临“汽车购置价格高、氢气价格高、加氢站布局少、应用场景少”等发展瓶颈,急需通过规模化应用加快突破。
今年8月,北京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2025年前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表示,氢气具备来源广泛、清洁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等多项优点,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发展氢能产业是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北京率先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对于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京津冀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全国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9月以来,广东省先后出台了《广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与规划路线图(2020—2024年)》《广东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在今年获批示范城市群之后,广东省发改委进一步指出,广东城市群要充分发挥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把握纳入国家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重大机遇,打破地域限制,探索构建统一的政策和市场体系。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上海的政策拉开了地方补贴的序幕,预计北京和广东城市群的地方补贴政策也会相应推出。从目前各个城市群的产业规划看,2025年氢能相关产值均规划达到1000亿元,预计每个城市群2025年推广车辆均有望达到万辆级,合计或达到5万辆,全国范围推广车辆或达到10万辆,也将加快氢能的产业化及降本步伐。预计在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下,行业发展将全面加速。
氢能将迎来黄金十年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CO2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氢能被认为是目前已知能源中最为清洁的能源,氢气使用过程产物是水,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无污染,被看作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或成为能源使用的终极形式。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发展氢能产业,随着利好政策相继推出,氢能产业得到政策的支撑,前景广阔,同时也带动产业链发展。”业内人士对《投资快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随着氢能应用技术发展逐渐成熟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持续增大,氢能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多国政府都已出台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战略路线图,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根据此前披露的《欧盟氢能战略》,欧盟计划未来十年内向氢能产业投入57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56万亿元)。
据国际能源网,仅在2019年-2020年,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氢能战略和氢能发展路线图。一些国家对氢能技术应用进行具体部署,主要以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为主。部分国家着手设定工业、建筑和发电等部门的氢能发展目标推动氢能发展的政府计划(包括制定的目标、激励措施等)中,重点聚焦于乘用车、车辆加油站、公共汽车、电解装置、卡车五大应用领域。此外,在建筑物供暖和供电、发电与工业领域也有国家出台政策助力应用。
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到2050年氢能源需求量将是目前的10倍。预计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达到1000万辆至1500万辆。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各国和各大企业加大了对氢能产业的研发,希望通过发展氢能来解决能源安全,并掌握国际能源领域的制高点。
近日,国际氢能理事会与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氢能观察更新版》报告称,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加速,作为一个关键的能源转型支柱,氢能投资呈现加速的趋势。报告称,自2021年2月以来,全球新宣布了131个大型氢能项目,累计有359个项目。到2030年,对氢能项目和整个价值链的投资总额估计为5000亿美元。
长城汽车指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被写入“十四五”规划,我国氢能源产业或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站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起点,长城汽车凭借极具前瞻性的国际级一体化供应链生态,以多项领先的核心科技、完整的产业布局以及直击痛点的全场景应用技术平台,大幅提升氢能发展与规模化应用速度,不断夯实全球市场的优势竞争力。
在投资标的上,机构人士分析指出,随着政策相继落地、氢能源产业布局加速推进,氢能源占比预计持续提升。这将为制氢、加氢、燃料电池整车等环节带来广阔需求空间,建议重点关注亿华通(688339)、厚普股份(300471)、东华能源(002221)、美锦能源(000723)、雪人股份(002639)、鸿达兴业(002002)、雄韬股份(002733)、东方电气(600875)、潍柴动力(00033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