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临床病情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森梅医疗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专注于慢性病临床病情管理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森梅医疗最近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长岭资本独家领投,异识资本担任本轮财务顾问。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数字疗法(DTx)的商业化及团队扩张等方面。此前,森梅医疗曾在2020年3月获得互联网医疗企业医联的天使轮投资。
森梅医疗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联合头部研究型医疗机构进行数字疗法创新研发的技术型企业,36氪曾对其有过多次报道。截至目前,森梅医疗已合作方包括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等在内的100余所顶级学术型三甲医院。
在业务端,据介绍,森梅医疗分别于2018、2019和2020年发布“临床医学基础平台(SERSMED Medical-InfraPlatform)”和两个学科的数字疗法临床应用平台——“肾脏病数字疗法应用平台(DTx-Clinical for Nephrology)”、“风湿免疫疾病数字疗法应用平台(DTx-Clinical for Rheumatology)”。
据森梅医疗创始人张敬介绍,基础平台主要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围绕场景进行设计;再考虑到患者端的应用和获益,将基础平台和患者获益进行整体设计——基于多年储备的专科病种知识图谱能力和合作医院的学术加持,储备了相应的数字疗法产品(DTx)管线,服务C端患者,于是就有了如今的业务矩阵。
具体来说,基础平台包括多个临床通用系统,如结构化病理/生物样本库、全结构化研究课题追踪和先进数据采集(EDC)系统等,联动传统生物标记物和数字生物标记物,全面支持包括RCT、横断面、RWS等各种类型的临床研究。
据悉,目前平台已入组管理肾脏病和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数十万人,疾病风险因素控制达标率提高60%,临床工作和研究效率提高50%,构建了患者疾病结局和医学协同双向获益模式。
在数字疗法的开发上,张敬指出,目前在研的面向患者的DTx包括Intake产品管线、慢性病产品管线、康复医学产品管线。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数字疗法产品覆盖超15个主要适应症,储备适应症超20个;另外也为疾病全周期过程中出现的几十种并发症或危险因素提供相应医学原理和机制的数字疗法解决方案。
他认为,目前针对DTx,临床尚无有效药物的精神类疾病,以及慢性病领域都有很大的机会,后者有更大的可见的规模,“这个领域存在患者认知低,行为不规范、卫生经济学缺陷等问题,都是数字疗法可以尝试的机会”。
不过目前DTx是个极受资本追捧的领域,市场上参与者众多。对此,他指出,森梅医疗制定了“高密度产品管线+单品低价”的普惠策略,这符合国情,更有可能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相对来说,低密度产品管线要维持竞争地位,就要实现“孤儿数字疗法”+专利保护,而这对于软件来说不现实。
当然,要实践上述策略并非易事,储备高密度产品管线和降低成本实现低价需要互相补充,都有较高的门槛。张敬指出,单品低价策略的底层是围绕一个专科进行医学挖掘、产品设计的能力,不具备该能力是无法多管线,也就无法降低边际成本;另外,如果不具备独立科研能力,也无法在临床试验阶段降低成本,也无法降低最终的成本。
“也因此,我们会主要聚焦在几个核心临床专科,推出一系列的DTx产品,这和一些专科制药企业比较类似,比如诺和诺德或吉利德。”
据悉,得益于基础平台和众多顶级医疗机构的学术加持,森梅正在构建数字疗法研发的闭源式体系,这意味着森梅不依赖除临床外的第三方CRO机构,独立完成临床前开发、临床研究、注册报批直至上市的全流程,实现受保护的批量制造。
至于未来的商业化路径,张敬指出,数字疗法作为一项医疗技术有其行业特殊性,其第一原理应该是价值观:本身有价值、符合卫生经济学的立场、被主流学术认同。鉴于此,公司对其不会太偏向流量带货,即会在完成数字疗法本身的商业化后,再考虑周边产品的商业化,比如药品、器械、特医食品、IVD,甚至保险产品;并且会通过自有的SMO验证体系来选出真正具有疗效价值、卫生经济学价值的产品合作,实现医学、患者和企业的三方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