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华为鲲鹏后 阿里将发布自研Arm芯片
阿里于2019年开始研发的Arm架构服务器芯片已于年中完成流片。该芯片采用5nm工艺,是目前制程上最为先进的服务器芯片,或在即将到来的的阿里云栖大会上发布。这也意味着自华为后,阿里成为又一家自研服务器CPU的国内科技企业。
阿里造芯一直颇为高调。2018年,阿里全资收购中天微,与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整合成为后来的芯片公司“平头哥”。平头哥进展迅速,2019年就正式发布第一枚AI推理芯片“含光800”,并宣布进入量产阶段,2020年开始已经在阿里的超级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除了自研,阿里也通过投资进行大规模布局。此前,阿里就已经投资了包括寒武纪、深鉴等企业。在今年10月,阿里巴巴和百度正式战略入股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者是一家国产CPU研发商,同样基于ARM架构。
阿里云经过十余年发展,当前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软件生态,如今的Arm架构芯片若真正实现量产,意味着能够与阿里的软件生态进行很好地配合,进一步降本增效。当前Arm架构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云厂商们的崛起带动的。随着云生态逐渐成熟,云厂商们开始往上下游探索。
芯片是其中重要的一步。从云的最底层设备——服务器来看,当前x86架构占据全球服务器芯片的主流。因此从Arm架构上突破,是厂商们弯道超车的机会。近两年来,包括Ampere、富士通、Mavell、亚马逊、华为等厂商都在发力造芯。亚马逊在2019年12月就已经发布了第二代Arm芯片Gravation2,截至目前已经推出三个系列的芯片产品。
天风证券数据显示,在服务器市场,国内x86架构市场占比高达96.4%,基本由英特尔垄断,而Arm架构自2018年下半年迎来服务器CPU转折点后,迅速占领国内0.9%的市场份额。就中国云计算行业而言,国外的垄断和封锁则让大厂们的危机感更甚。除了阿里,此前华为则通过旗下的海思半导体自研芯片,2019年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鲲鹏920”和服务器“泰山”,但受制于制裁,下一代的“鲲鹏930”无法如期发布;百度则在2018年发布AI芯片“昆仑”,36氪曾在今年6月独家报道,百度第二代昆仑芯片流片成功,将于2021年下半年量产。阿里、华为、百度在服务器芯片上均进展迅速,腾讯或许要捏一把汗了。
此前,腾讯主要以投资的形式进军芯片行业,如投资燧原科技;今年,腾讯也明显加快了步伐——今年3月,根据天眼查数据,腾讯云成立了深圳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和研发,这引发了市场对于腾讯亲自下场造芯的猜想。尽管当时腾讯回应称只专注在AI芯片而非通用芯片的研发,但在阿里芯片获得又一大进展的情况下,战局无疑将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