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免疫鸿沟”需大国担当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启动《到2022年中期实现新冠疫苗全球接种战略》,优先向低收入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疫苗,以实现到2021年底为所有国家约4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到2022年中期接种人口比例提升至70%的目标。这是弥合“免疫鸿沟”的重要举措,积极回应了国际社会的主要关切。
疫苗本是战胜疫情、拯救生命的利器,却被少数发达国家作为政治宣传或者谋求政治私利的工具,造成全球疫苗分配失衡。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2021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显示,全球共有46个最不发达国家,仅2%的人口接种了疫苗,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为41%。
面对新冠疫情大流行,只有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凝聚各国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实现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球新冠疫苗产量接近每月15亿剂,国际社会已经达成普遍共识,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方能解决当下疫苗接种不平衡问题乃至最终战胜疫情。
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践行疫苗“全球公共产品”大国承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守望相助,迄今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14多亿剂疫苗,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年内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中国实实在在的举措,与部分国家一味给发展中国家开“空头支票”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开放意识、担当意识和平等意识,推动疫苗全球可及,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泰国副总理兼公共卫生部长阿努廷说,中国疫苗“是我们全民接种的主力军”。埃塞俄比亚卫生部长利娅·塔德塞表示,中国援助的疫苗将极大帮助埃塞早日实现全国20%人口接种的目标。美国媒体也承认,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
在疫苗问题上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期待大国的务实行动。疫苗研发和生产大国特别是有关发达国家,应以实际行动兑现疫苗援助承诺,以大国担当顺应世界潮流,通力合作,最终战胜疫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