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王小梅 韩淋 冷伏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98年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开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2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在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政策推动下,中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作为国际上关于创新和知识产权水平的权威报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系列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指数排名由2013年的第35位升至2021年的第12位,连续9年稳步上升,目前已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超过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从SCI论文数量来看,中国的世界排名在“六五”期间仅为第26位,此后快速攀升,至“十五”期间升至第七位,“十一五”期间位居第三,“十二五”以来稳居第二。
中国在世界热点前沿科学研究中快速崛起,占热点前沿领域的世界份额、领域覆盖率、国际合作引领度不断增加。中国在基本科学指标方面已经呈现出超越英、德、日、法等传统科技强国的态势,并与美国的差距快速拉近。中国的核心论文份额在2002-2007年间排名第五,到2006-2011年间升至第二,此后一直紧跟美国稳居第二,且份额持续快速增长。
在研究领域布局上,中国研究领域覆盖率的世界排名从2002-2007年间的第七位(69.4%)上升到2010-2015年间的第四位(84.5%)并保持至今。而与此同时,美、德、日、法的覆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技术布局上,中国的技术焦点覆盖率从46.3%上升到50.2%,预示着中国科技未来发展的活力。
中国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引领发展,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在众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重大跃升。中国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前沿方向,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战略高技术领域,以及高端产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民生科技、国防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北斗导航全球组网、C919首飞成功、“墨子号”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走在全球前列,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造福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脱贫攻坚战、煤炭清洁高效燃烧等民生应用。国防科技有力支撑重大武器装备研制发展。这一切彰显着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责任编辑: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