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2021-08-10 10:04:38

 

来源:宿迁日报

如今,家住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刘庄村的朱亮每天都乐呵呵的。“过去种地,粮食卖不了几个钱。来了楠景水产,用我家地,每亩每年给我一千块;招我来做工,每月工资又给三千块,不但离家近,收入也不错!”朱亮说。

像楠景水产这样的农业重大项目,市湖滨新区今年已建成23个。“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市湖滨新区党工委书记唐元凯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市湖滨新区优化思路、创新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市委“更富成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市湖滨新区结合实际,解放思想、系统谋划,围绕“东部农旅、西部水产”,持续做强项目支撑、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建设现代农村。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坚持运用工业化思维进行整块开发,突出产业链培育,持续做强项目支撑,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皂河镇地处黄墩湖滞洪区,曾是典型的传统农业镇,居民进行稻麦轮作,收入微薄。后来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引进水产养殖业,并逐步升级,现打造霸王蟹品牌,达到了国家级绿色水产品标准。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市湖滨新区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运用工业化思维进行整块开发,突出产业链培育,持续做强项目支撑,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当前,市湖滨新区依托皂河龙运城,重点打造古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系统制定沿线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生态水产、果蔬采摘、休闲农业、观光文旅等富民产业,打造以生态、科技、品牌和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产业振兴,不仅要科学布局产业,还要建强园区载体,全面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据市湖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磊介绍,今年以来,与建成23个农旅、水产等农业重大项目同步,市湖滨新区加快现代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

就现代园区建设,市湖滨新区依托皂河现有水产养殖资源基础,全力打造骆马湖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百亿级生态河蟹产业,围绕生产、加工、科技、品牌等进行全面提档升级。该产业园今年在高标准实施骆马湖渔业综合体、宿迁霸王蟹产业园、宿迁霸王蟹产业研究院等重大项目的同时,先后引入苏州优居等农业龙头企业5个,增强发展爆发力。

就产业基地建设,市湖滨新区依托葡萄小镇开发,重点打造盆景花卉产业园区,规划S49连接线两侧2万亩盆景花卉产业基地,建成由苗圃基地、风情花海、高标准育苗区、精品展销区、深加工基地、电商营销和物流配送、花鸟艺术品市场、综合服务区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市级园区。

在市湖滨新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也悄然发生了质变。该区统筹实施“主导产业上规模、新型主体促提升、优质产品创品牌”行动,已推动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渔)场分别达到5家、173家、118家;此外,今年新增“二品”认证31个,成功申报“皂河贡米”国家农产品地理商标。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房改善,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过去,村里都是旱厕,到了夏天,那个味儿忍无可忍,苍蝇还到处飞。”晓店街道周庄居委会居民蔡则青感慨,经过改厕,没有“厕所味”的周庄居委会住得舒心,还发展起乡村特色旅游。

“小厕所,大民生”。市湖滨新区对照“促进乡村宜居宜业”要求,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近两年新建农村公厕19个,拆除户外旱厕、废弃畜禽养殖场2300个,改造户厕3120户,完成自然村庄小区整治180个,全区46个村居已全部通过省级验收销号,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陈磊说,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题中之意。市湖滨新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严格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房改善,努力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统筹改善人居环境,市湖滨新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之外,还高标准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后拆除围网、网箱5.23万亩,“两违三乱清四乱”专项整治155项;重点实施“5+N”工程,完成疏浚整治河道56条。

建设美丽乡村,农房改善是关键一招。市湖滨新区按照“规划引领、产业优先、镇区联动、板块开发”的原则,结合省级干道、沿河沿岸等农房改善需求强烈的重点地段,优先将宿邳路沿线、骆马湖沿岸、宿新路东片等“两岸一片”的农房纳入改善范围,累计搬迁5137户。

“没有味,住得舒服,出门就是公园,河水是清的,在家门口有钱赚,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美丽乡村。”从自然村搬到湖畔人家小区,皂河镇居民施斌开启了幸福新生活,“为湖滨美丽乡村点赞!”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市湖滨新区正重点围绕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沿河沿岸和S250、S49等省道沿线布局项目,注重与镇区、规划发展村庄建设保持协同,建立常态化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坚持“统规代建”“统规自建”相结合,因地施策改善农民住房条件。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富民强村增添新动能、注入新动力

数据显示:市湖滨新区去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9.73万元、19729元,同比增长9%、10.2%;去年以来建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46个,辐射带动15.1万人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为了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市湖滨新区用好改革这个法宝,推动土地向资本转变、人才向农村聚集、金融向农村拓展,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激活农村发展要素。

当前,在建立健全返贫常态化监测、快速响应和分类帮扶机制,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市湖滨新区正深入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鼓励支持农民把土地经营权转化为股权,依法依规流转给现代农业园区或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按照量化股份获取一定比例的分红。

“我们计划年内完成皂河镇刘庄、新农、王圩等三个村居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分红,面积在3000亩以上。”据陈磊介绍,市湖滨新区还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积极稳妥探索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差别化有偿使用,真正让农村土地、农房等“沉睡”资源资产充分活起来。

此外,市湖滨新区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重点加快推进投保贷、政策资金及平台建设,全力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在股权投资、风险保障、创业贷款、融资担保、产业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强村富民,关键要做好人才文章。市湖滨新区既注重从机关优秀年轻干部、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富带富能手等群体中选拔和培养、锻造“双强双带双创”型村居书记队伍,还大力培养新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

推进乡村振兴,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标准,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市湖滨新区正以解放思想之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之活力,力求实现乡村振兴之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农村,持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