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钠离子电池逐步走向产业化 产业链即将迎来大发展

时间:2021-08-01 13:07:23 来源:国融证券

事件

7 月29 日,宁德时代举办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宣布公司发布的第一代钠电池电芯单体密度达到160Wh/kg,是全球目前最高水平,远期规划200Wh/kg,在常温下充电15 分钟,电量可达80%,而在零下20 度低温的环境下,仍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而且在电池系统集成方面,该公司还开发了AB 电池解决方案,与锂电池的集成可以混合使用。

投资要点

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廉,储量丰富,可缓解锂资源的紧缺。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推广,锂资源的紧张愈发凸显,碳酸锂价格目前已经突破9 万/吨,而碳酸钠价格仅为碳酸锂的1/50。

钠离子电池因原料储量极其丰富、高安全、低成本,且化学性质、电池工作原理均与锂非常相似,再加上钠电池在低温性能、快充以及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我们预计钠电池会成为锂电池很好的补充,在储能、两轮车、A00 级别汽车等市场具有广阔应用空间。从宁德时代发布的数据来看,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在高寒地区高功率应用场景,锂电池的低温性能一直被诟病。未来新能源汽车万亿大市场,多元化技术路线可以保障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钠离子电池实现材料体系创新,已经具备商业可行性。钠离子电池制造工艺与现有锂离子设备和制造工艺可兼容,部分材料如隔膜、铝箔一致,铜箔可以去掉,电解液从六氟磷酸锂换成六氟磷酸钠,主要是正负极材料发生有较大的差别,正极材料方面,目前有层状氧化物、磷酸钒钠和普鲁士白等,负极材料运用硬碳、软碳等碳材料。此次宁德时代还对系统进行了创新,开发了AB 电池解决方案,将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同时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里,将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和排列进行混搭、串联、并联、集成,通过BMS 的精准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均衡控制,取长补短,锂电池高能量密度+钠电池低温性能优势,满足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钠离子电池逐步走向产业化,产业链即将迎来大发展。国内钠离子电池企业发展较好的有宁德时代、钠创新能源、中科海纳、星空钠电等企业,钠创是上海交大系,中科海纳为中科大系,两家企业目前都布局有大量钠离子电池相关工艺。目前华为与钠创有合作,目标是储能方向,浙江医药直接参股了钠创新能源40%股权;华阳股份与中科海钠合资建设钠电池正负极材料厂,山西新阳清洁能源与中科海纳主导的1MWh 钠离子储能系统已在山西落地;爱玛科技也已经发布钠离子电池,未来会搭载在自己的电动两轮车上;容百科技和格林美已经开展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研究;宁德时代多年来深耕钠离子体系材料,在正极材料方面,此次宁德采用了克容量较高的普鲁士白材料,创新性地对材料体相结构进行电荷重排,解决了普鲁士白在循环过程中容量快速衰减的难题,负极材料则开发了独特孔隙结构的硬碳材料,宁德时代已经开始启动产业链布局,预计2023年国内将形成完整产业链。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已经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相关公司。

风险因素:电动车销量不达预期;钠电池产业化速度不达预期;其他电池技术路线降本显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