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降准”体现货币政策稳定性有效性 货币政策稳健取向

时间:2021-07-26 09:28:15 来源:人民日报

“降准”体现货币政策稳定性有效性(评论员观察)

要坚持系统观念,看整体、看大势、看实质,当前货币政策仍坚持稳健取向,没有急转弯,不会急转弯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降准是为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当前货币政策仍坚持稳健取向,着力增强稳定性有效性,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看待政策取向,要坚持系统观念,看整体、看大势、看实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2020年同期少3.13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3.12万亿元。货币政策总体上既完成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逆周期调节任务,也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没有急转弯,不会急转弯,而且体现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用好宝贵时间窗口推动改革创新、进行跨周期政策设计的考虑。

从整体上看货币政策稳定性,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没有搞“大水漫灌”。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余额增速同比降低2.5%,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同比降低0.9%,月度CPI和PPI双双回落,相对宽松的环境为降准留足空间。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释放的资金将被“对冲”:一部分被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一部分被用于弥补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所以整个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相较于一些发达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一直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

从大势上看货币政策有效性,更多资金将流向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有效性来自针对性,来自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科学研判和精准发力。面对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的交织,货币政策创新在总量之外更关注结构性矛盾。比如,发展普惠金融,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支持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让资金直达市场主体;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此次降准将释放部分被冻结的长期流动性,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提升银行体系的金融服务能力,可传导转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

货币政策稳定性有效性从实质上看,更深层次反映“跨周期”调控前瞻性。今年以来,受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企业存在成本上升等生产经营困难。包括准备金在内的货币政策手段,都体现了对资金结构的优化、对助企纾困预见性的引导。此次降准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有利于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体制性机制障碍营造更适宜的利率水平和货币金融环境,更好支持实体企业中长期战略性转型升级。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金融工作和货币政策保持稳定性有效性的担子重、责任大。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就一定能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让金融活水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