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快递员妈妈为爱拼搏,用不变坚守彰显无私母爱
近期,港股餐饮股价持续走低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火锅股,几个月来跌跌不休。各种负面词汇接踵而来,比如说呷哺呷哺“凉了”、“正经历至暗时刻”、“毁于权谋”、“未来出路在何方?”,火锅龙头海底捞,则因为原本就“自带流量”引人关注,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一度甚至被推上微博热搜,“唱衰”也随之而来:“业绩股价双杀”、“海底捞捞不起来了”,正在“被抛弃”等说法纷至沓来。
火锅及餐饮股集体走低,从大的背景看,既是对前期上涨的回调及价值回归,也体现出餐饮行业面临疫情起伏、消费习惯改变等外部经营环境的重大影响。当然,每个公司也都有自身不同的问题,呷哺呷哺出现高层人事震荡,海底捞则是被报道“因为去年快速扩张、整体翻台率恢复不佳”。在市场上行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被合理化,同样,在市场下行的时候,这些问题又往往会被过度放大,可见,理性是多么宝贵而难得。
资本市场的起伏,能否直接与消费市场的认可度划等号?翻台率究竟能不能作为判断一家餐饮公司经营情况的标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其实并不是完全同步并轨的,运作的逻辑也很不一致。
要对一家企业的未来走向做出判断,首先要看其基本面,即商业模式是否成立、业绩表现是否达预期,是否具备长期发展的动力等等,而至于到底是不是“被抛弃”,则主要取决于消费市场对其认可度,毕竟,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更何况,截至目前,餐饮业始终未能脱离疫情“阵痛”,能活下来已实属难得,而海底捞不仅活了下来,还逆势抢占了一波市场,这种抄底是一种胆略,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风物长宜放眼量;海底捞2020年甚至超越麦当劳,首度成为中国餐饮百强第二名。无论是从长期发展还是行业地位来看,何谈“被抛弃”一说?
翻台率高和平衡是两回事
3月,海底捞发布2020年财报,报告期内,海底捞年翻台率3.5次/天,其中2020年下半年的平均翻台率已回升至2019年同期的75%以上。
翻台率的下降好像开启了媒体看衰海底捞的大幕。但实际上,海底捞翻台率下降的背后有疫情的因素、也有海底捞的整体考量。且从数据来看,海底捞的翻台率在2017年到达5次/天的高峰后,就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顾名思义,翻台率就是一个饭店一天内每张桌子平均的使用次数。
举个例子,一个饭店有20张桌子,一天内接待了60桌客人,那么这个饭店的翻台率就是3。再来看看翻台率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还是同样的饭店,假设每桌客人的平均消费在150元,每天翻台三次,那么年营收就是20×150×3×365=328.5万。
也就是说,每张桌子每翻台多一次,将多营收109.5万。这也得出了一般情况下,餐饮企业的经营逻辑,即“营业收入=门店数×客单价×翻台率。”从这个公式也不难看出,除翻台率外,门店数与客单价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直以来,海底捞一直都以“排长队”闻名,消费者就算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提前取号,也动辄等待1个小时的光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底捞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送零食瓜果、美甲服务等等。但其中最关键的解决方案在于——多开门店。
可以肯定的是,有限的门店数量相对较高的消费人群吸纳有限,门店数量较低,排队人数更多,翻台率也必然更高,但长久的等待也会造成一定的客户流失。
反之,门店规模扩大,消费者等待时间短、用餐体验相对更高,翻台率也必然下降。
与海底捞有相同“路径”的还有另一家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喜茶,更早前,喜茶也以大排长龙闻名,彼时更多人对其还有“是否饥饿营销”的质疑。而喜茶在引用数字化系统、通过小程序下单牌号与扩张门店后,消费者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消费体验也得以升高。
再回到海底捞,其在翻台率持续下滑、门店数不断提高的同时,人均消费金额也在上涨。据其年报数据,顾客的人均消费金额已从2017年的97.7元增至2019年的105.2元,而2020年又进一步提升至110元。
相对翻台率,营收与利润是衡量业绩最直观的因素。从海底捞的财报也不难看出,在疫情为餐饮行业带来灾难性重挫的影响下,海底捞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7.8%,全年净利润3.09亿元,仍居餐饮界的龙头地位。
尽管现阶段,港股餐饮普遍走低,海底捞也未能幸免,但对于海底捞的长期发展,券商依旧看好。海底捞国元证券认为,海底捞的主营业务火锅本身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客流回升相对缓慢,且大量新开门店,这也导致其回暖和营业额表现较同业弱。海底捞储备开店数量充足,预计2021年将继续快速扩张,因此给予63港元的目标价,较现价高出约30%。
开店速度在可控范围内
除了上述提及的翻台率,海底捞近期被更多提及的是北京多家门店的歇业或延期开业。实际上,餐饮企业对门店进行调整很正常,或涉及到物业条件或涉及到门店扩建、重装等主动调整,完全没有必要过度解读。例如,2018年至2020年,因租约到期和其他商业原因先后关闭了7家、6家、14家餐厅。
况且,疫情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除,但海底捞的开店扩张状态始终保持。
2020年全年,海底捞新开业门店数544家,全球门店从2019年的768家增至1298家。且从众多基金公司的反应来看,海底捞的开店速度也符合预期。
但与快餐店、奶茶店相比,海底捞这样的火锅店面积更大、成本也相对更高。在开店扩张的过程中,海底捞必须掌控成本、单店盈利以及翻桌率等各方面因素。 不过,在餐饮行业与零售行业,关闭经营效率较差、或者房租成本过高的门店都十分常见。如果仅仅因为旧店翻新、新店开业等装修期过长就唱衰海底捞,很明显就陷入了过度解读的怪圈。
且与百胜中国、麦当劳一样,海底捞也在发力下沉市场。国元国际更是指出,海底捞在低线城市的拓店及恢复速度已领先于行业。
截至2020年末,海底捞三线及以下城市餐厅数量达到451家,同比净增开257家。从经营数据来看,海底捞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餐厅,同店的日均销售额也达到10.15万元,与一二线城市的同店日均销售额差距缩小。
野村东方曾预计,2022年,海底捞中国的门店数量将翻至1661家。可以肯定的是,海底捞的开店调整与扩张速度,都在可控范围内。还有券商则从行业角度给出了判断,国金证券认为,2021年下半年餐饮行业复苏趋势明显,海底捞逆势扩张有望在今年奠定更高的增速。 与同行九毛九和呷哺呷哺的做法相比,海底捞显然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国信证券则长期看好海底捞的发展,其预计,海底捞2021-2023年营收增速分别为55.3%/36.3%/2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1440%/41.9%/28.4%,目标价为 76.8 港元,相比现价有大约 60% 的上涨潜力。
不只是门店管理和运营,支撑海底捞的还有不断释放的供应链效率。其早期重点打造的体系外的自身供应链系统,如调味料企业颐海、供应链企业蜀海发展迅猛,甚至颐海早在2016年就登陆了资本市场。
颐海国际的财报显示,其近三年来,其营收复合增速接近30%,预计今年总营收有望达到74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蜀海也为海底捞的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除为海底捞提供服务外,也与九毛九、711等企业达成了合作。
且再从2020年财报数据看,海底捞的现金及等价物达到29.21亿元,这足以支撑海底捞现阶段的运营与扩张脚步。从上述种种看,高举海底捞“被抛弃”的旗帜,不过是博取眼球和流量的方式罢了,对于海底捞而言,最为根本的还是把消费者到店做好,和之前一样,“一桌一桌抓顾客”。
-
创新餐饮连锁企业五爷拌面获3亿元A轮融资
2021-06-24 -
旺旺2020财年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多元化品牌策略奏效
2021-06-23 -
沃尔玛中国积极落地全渠道战略
2021-06-21 -
餐饮企业百强发布快餐火锅稳居前三 增加了多项防疫费用支出
2021-06-21 -
新零售公司三餐有料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2021-06-21 -
【长江证券】家用电器:小型按摩器行业稳步扩容,倍轻松何以脱颖而出?
2021-06-18 -
券商机构负面评级之下 周黑鸭股价为何能依然在高位?
2021-06-18 -
Tim Hortons中国第200家门店亮相苏州
2021-06-17 -
Kappa全国53家门店接入乐信买鸭 先享后付带动客单价提升70%
2021-06-17 -
一心堂回复监管问询 因何仍未止住跌势
2021-06-16 -
京东618拥抱实体经济 全面助推产业带和线下零售
2021-06-15 -
都说门口大排档生意赚钱 它们信了
2021-06-13 -
超5亿人次进店体验消费 京东618带动线下门店销售大幅增长
2021-06-11 -
2020年餐饮企业百强名单发布 海底捞排名首超麦当劳
2021-06-11 -
海底捞发展新逻辑—排长队到底对不对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