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首日 悦刻发公开信 将推专卖店强制验龄
(经济观察)中国推出三孩生育政策用意几何?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王恩博)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重磅消息:中国将迎来三孩生育政策!
会议提到,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中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中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此间分析认为,三孩生育政策此时推出,与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有关。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自2010年六人普以来首次低于1.5,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生育水平出现短期回升,之后逐渐下行,在低水平徘徊。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如持续低于该水平,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推出三孩生育政策一方面是为了促进落实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203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预期目标为1.8,这与当前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受访专家认为,生育政策进一步放宽对中国是好事,但其对改善生育率更多起到短期效果,能否制定好与生育政策相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至为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及“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会议列出一些具体措施,例如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原新认为,做好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的衔接,首先要从法律着手。现行生育相关政策法规均与全面二孩政策配套对接,应对其进行认真梳理,与三孩生育政策不适应的规定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从而为其实施奠定法律基础。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将经济蛋糕做大,是任何一项社会公共政策执行到位的前提。”原新还指出,在此基础上,要让民众生得起、养得起,适度降低养育孩子的直接经济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社会成本、政策成本等间接成本。构建一个覆盖小、中、老各年龄层的生育安全和生育关怀社会公共政策体系。
生育率降低叠加老龄化,也让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不可避免地减少。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指出,在2021到203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比例将继续以较快速度降低,人口抚养比也将继续提升,由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数量红利逐步进入尾声。
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能否逆转这一趋势?在原新看来,以往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构建了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变为高速经济增长。如今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产业结构必然转向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劳动力需求也将随之变化,劳动力质量需求会部分甚至大部分地替代劳动力数量需求。
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较大,达8.8亿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5年,比2010年的9.67年提高1.08年。
“人口红利本身不取决于人口变化,更取决于整个经济社会决策”,原新说,人力资本的不断强大将成为未来中国人口红利的基础。同时,虽然中国人力资源在减少,但其规模依然巨大。三孩生育政策推出以及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衔接,有助于巩固这种人口红利优势。
陈功也表示,可以预期中国人口质量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快提升速度,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走出一条从享受人口数量红利到创造人口质量红利的人口发展道路。(完)
-
经合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说明什么
2021-06-01 -
数字疗法企业博斯腾科技获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2021-06-01 -
专注免疫相关疾病领域的创响获1亿美元C轮融资
2021-06-01 -
中证报:延迟退休有望释放三重红利
2021-06-01 -
三孩生育政策再刺激 辅助生殖又一轮风口来了吗?
2021-06-01 -
济南融创文旅城盛大开城 引领文旅度假“新赛道”
2021-05-31 -
泰尔制药抓住机遇,做好大健康产业
2021-05-31 -
扰乱全球抗疫合作的劣行
2021-05-31 -
战胜关岛队标志着中国队已重新起航
2021-05-31 -
抢跑教育黄金赛道 博时全球中国教育ETF(QDII)正在发行中
2021-05-31 -
十一周年暖心回馈 金荣中国开启赠金“狂欢趴”
2021-05-31 -
金荣中国11周年感恩盛典火热开启,高额赠金见证成长
2021-05-31 -
“营养与疾病预防”全国医生营养继续教育项目2021再结硕果
2021-05-31 -
新时达第2万台机器人下线 国产品牌市占率第一
2021-05-31 -
多家上市公司成果入列央企创新成果推荐目录
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