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体系受质疑 泡泡玛特业绩增速降近八成
日前,泡泡玛特发布赴港上市后的首份年报。财报显示,泡泡玛特2020年全年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49.3%。但作为“盲盒第一股”,上市三个月市值近乎腰折,股价从最高点2月17日的107.6港元/股最低跌至46.65港元/股,市值震荡剧烈。
市场质疑泡泡玛特能否守住自己的江湖地位,是否是“昙花一现”。随着产品问题、二次销售、IP抄袭等问题的爆出,和同业竞争的加剧,泡泡玛特的未来面临诸多变数,为此《今日财富》多次联系泡泡玛特相关部门,但电话多数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业绩增速降近八成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38.5港元。上市首日盘中股价最高飙至81.75港元,收盘大涨超100%,市值破千亿港元,但在2月17日后震荡向下。
3月26日,泡泡玛特发布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20年,泡泡玛特全年营收2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3%,经调整净利润5.9亿元,净利润率约23.5%。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前两年,泡泡玛特营收增速在断崖式下跌。2018年、2019年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225.5%和227.2%,2020年49.3%增速仅是过去发展速度的五分之一。
回看2017-2019年泡泡玛特发展的极速期,公司毛利率从47.6%升至64.8%,2020年毛利率63.4%,依然很高,但基于业绩增速断崖式的下跌,市场担心其成长空间。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表示五年后公司有可能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公司,“最像迪士尼不代表我们会像它一样去拍电影,而是我们也将成为一个拥有多个IP的大型集团”。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共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数据显示,公司自主产品(主要商品类型)2020年收入占总收入的85%,外采及代销和其他类共占15%。而公司的主要商品类型分为自有IP、独家IP和非独家IP,分别占比39%、28.3%和17.7%。
经财报计算,泡泡玛特2020年在一线城市零售店扩张速度50%,在新一线城市扩张速度55.56%,在二线及其他城市的扩张速度为108.33%,加速寻求下沉市场地位。
虽然泡泡玛特会员数量快速增长,单位贡献却在下降。2019年泡泡玛特会员220万人,2020年会员人数新增520万至740万人。在会员人数激增236.36%时,营收同比增速仅49.3%,用户的消费意愿和持续消费力似乎不及从前。
问题重重 盲盒体系受质疑
《今日财富》发现,上市后的泡泡玛特受到了市场更严格的检视,质量问题、产品销售、涉嫌抄袭等问题接二连三,连带“盲盒”体系都受到了质疑。
上市前,泡泡玛特被曝甲醛超标。2019年9月7日,一名泡泡玛特消费者发现自己收藏的该品牌手办味道刺鼻,遂对装产品的盒子和空盒分别进行甲醛检测,结果发现装了娃娃的盒子显示甲醛超标0.1,最高4倍。
尽管泡泡玛特声明称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附上样品检测报告,但仍有网友质疑送检样品是否和对公众发售的产品出自同一批次和产地。2020年仍不少网友质疑产品味道刺鼻,而截至2021年4月18日,微博“曝泡泡玛特甲醛超标”话题下最新观看量达1.1亿次,讨论达2.8万次。
2020年12月22日,上市不到一个月,泡泡玛特因盲盒二次销售股价大跌。据网友曝光,在泡泡玛特济南店购买的盲盒封口处有黄色胶水痕迹,疑似拆封后二次销售。12月23日,泡泡玛特承认情况属实,5名员工违规操作,已解除劳动合同,且涉及商品全部收回。
尽管泡泡玛特在回应中没有点名员工私拆产品的原因,但据其盲盒“玩法”,市场猜测店员此举可能是为找到隐藏稀缺款以便高价卖出。事发后,不少网友表示在泡泡玛特拿到过二次销售的产品,这冲击了盲盒体系的整体信用,泡泡玛特股价应声下跌。
截至4月23日,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泡泡玛特的投诉达3486条,投诉集中围绕在发货延迟不退款、货品有瑕疵返厂后无备品不退款等问题,被质疑欺骗消费者。数千条投诉围绕相似的问题,泡泡玛特如何规避投诉问题,当前是否在有效整改中暂不得而知。
此外,2020年初,泡泡玛特自家产品艾利兔系列由于被指多款涉嫌抄袭,上市后很快被全渠道下架并对已售出产品进行退款和召回。
被批赌博性质 不敌赛道拥挤
不可回避的还有市场对“盲盒消费”赌博性质的质疑,市场曾呼吁规范经营模式,警惕消费陷阱。Mob研究院曾指出,强惊喜感、强社交及强溢价一起构成了盲盒的核心竞争力。“炒盲盒”甚至成为新型的理财方式,但盲盒的内涵价值值得商榷。
根据泡泡玛特的玩法,在一个系列的盲盒中有12款普通款,而每12个系列的盲盒里会有一个隐藏款。稀缺性成为盲盒收集中重要特质之一,因此也导致在盲盒爱好者流通市场中的溢价性。
2020年12月,新华社评论盲盒消费:“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并呼吁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畸形发展。
受此影响,泡泡玛特二级市场股价又大跌。
据中消协在今年1月针对盲盒市场发布消费提示称,目前盲盒商家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和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四类主要问题,并表示盲盒经营者要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尽管产品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关系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信息,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与此同时,盲盒赛道也不再新鲜。IP小站、52Toys、IPSTAR潮玩星球等竞争者不断入场,分食市场,连上市不久的名创优品也开创了旗下潮玩独立品牌TOPTOY。
随着上场对手增多,泡泡玛特此前一枝独秀的局面被逐渐打破。曾有媒体将泡泡玛特与TOPTOY各自业绩最好的两家店做对比,泡泡玛特北京王府井APM店月销售额约200万元,TOPTOY广州正佳广场店接近400万元,是前者的两倍。
据Mob研究院《盲盒经济洞察报告》,2017-2019年泡泡玛特复合年增长率达226.3%,市场份额暂时领先,但占比仅8.5%。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二三公司占比分别为7.7%和3.3%,差距并不明显。当前潮玩行业竞争激烈,但行业长尾部分占比近8成。预计我国盲盒行业至少还会迎来5年的高速增长期。
相较于此前由圈层文化构建起的盲盒红利期,随着大众对盲盒熟知度的上升,IP的价值和体系受到市场的检测,热点的切换、用户的粘性也考验着泡泡马特真实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