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大概率不设经济增速目标,政策不转急弯
2021年全国两会进入倒计时,聚焦经济增长的目光也越来越多。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没有设定具体的GDP增长目标,而是以“六保六稳”、就业率等软性指标为增长目标。但随着今年经济稳定复苏,GDP应否“复出”的讨论日趋激烈。
事实上,在去年超低基数的背景下,今年的增长目标显得格外谨慎。尽管普遍预测今年我国实际GDP增速将超过8%,但从地方两会的目标来看,大多省份较为保守,将增长目标定在了6%上下。
“去年的疫情导致GDP增速较低,如果设置具体增长目标,很容易对今年的经济增长产生读数陷阱,我们预计2021年全国两会大概率不设置具体GDP增速目标。”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如果全国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设置6%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较为多余,但如果增速目标设置8%以上,过高的目标将会对明年增长目标造成压力。因此,大概率会以“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总体目标,也或以“十四五”总体目标给每一年的具体目标定调。
不过,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看来,GDP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完全取消并不现实。因为GDP既是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
“十四五开局第一年,经济增长目标应当统筹兼顾。由于低基数的影响,可以适当提高GDP目标并保留一定灵活性,但不应该偏离潜在增长率过多。”颜色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今年经济增速超8%?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GDP增长同比增速大幅下跌至-6.8%,尽管经过不断回暖后,四季度已经修复至6.5%,全年实际GDP增速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国家,但低基数意味着今年增速或大幅提高,这也将给明年增速目标提出要求。
不过,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已经逐步淡化GDP,GDP增速预期目标由2016年6.5%-7%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6%-6.5%,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阶段过渡。此外,对于“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建议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在明明看来,继续淡化GDP目标好处明显,可以更加注重就业、通胀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近年来,保就业一直是宏观政策和核心内容之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6.5%左右的增速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这也奠定了“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增速范围。近年来预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稳定在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在4.5%左右。2020年目标有所下调,预计2021年疫情扰动消退之后,新增就业人口目标或将回归2019年的水平。
同时,扩大内需是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
“当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需求不足,这个问题不仅出现在去年,从2010年开始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需求的收缩。”明明表示。
居民消费率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也要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国内市场。所以,今年想要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就要进一步通过扩大内需来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需求侧管理至关重要。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态,“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今年,扩大内需仍是主要的政策落脚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关疫情常态化的部署或将为重点之一。促进经济持续恢复与防范疫后衍生风险如何平衡,或成为贯穿“十四五”的全局化考量。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将推出哪些新招、实招来壮大经济创新动力,并将其与“十四五”规划衔接,值得瞩目。
政策不转急弯
今年GDP增长的一个压力在于,随着中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去年出台的一些临时性救助政策需要稳妥退出。
据了解,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提高到了3.6%,比上年提升了0.8个百分点,是有数据以来首次突破3%的国际警戒线;抗疫特别国债则发行了1万亿元,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1.6万亿元;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破历史纪录。
这些特别手段,何时、怎样、以什么方式退出,是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核心,影响着全年的增速。
此前高层多次表态,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这要求相关部门把握好政策时序、力度、效果,避免出现“政策悬崖”。
在颜色看来,2020年高达2.5万亿的减税降费和特别国债,今年将会逐步回归正常。“2021年财政政策回归常态的过程中应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今年如果不发特别国债,那么财政赤字和专项债规模就不宜过度压缩。”颜色表示。
事实上,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之年,同时还是建党百年,都需要优异“成绩单”,这就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无论是在政策操作的时点上还是力度上都要精准适度。
财政政策方面,近年来财政政策始终保持积极取向;货币政策方面,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强调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不过,宏观政策在保持连续、稳定和可持续的同时,也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度调整和预调微调。在明明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对货币政策提出更高要求。预计2021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的主趋向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狭义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流动性同名义经济增速匹配,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淡化推动利率下行表述。
此外,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面对外部环境变化,2020年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基本稳定、积极利用外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明明预计,2021年将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方面,结合金融委的相关规定,将进一步提高境外投资者入市投资的便利性,并推动评级领域对外开放,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