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慢病管理或成互联网医疗发力方向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的线上交流与问诊、在线处方及一站式药品配送等服务,为正常的医疗服务,特别是需要频繁医患交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
积极应对疫情的互联网医疗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启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又该向何处发力?业内人士指出,慢病管理或成为值得关注的方向。
政策发力,指明互联网医疗发展方向
据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2019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慢病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慢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约健康的重要因素。
同时,慢病的病情延续时间长、病因复杂、服务需求大,需要保持长期高频的诊疗沟通,互联网医疗则为慢病管理搭建了更为顺畅便捷的服务平台。
早在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鼓励互联网医院“积极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此后,两部门又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出详细指导。
3月20日,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各地组织开展远程会诊、网上义务咨询、慢性病复诊以及药品配送等服务,把符合要求的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拓展了线上服务空间,缓解了线下诊疗的压力,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疫情助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
疫情期间道路封闭,部分医院转为定点医院或关闭门诊,慢病患者的病情复诊、药品配送等受到影响。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与专业的慢病管理平台探索合作,共同组成互联网“抗疫”战线。
以医联为例,该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为就医不便的慢病患者开通“慢病云诊室”,提供治疗建议、电子处方、送药上门、用药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医保支付等一站式慢病管理服务,实现“从诊到药再到支付”的服务闭环,降低患者外出染病风险。
同时,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互联网诊疗平台也推出线上慢病复诊、续方的服务。例如,2月13日,阿里健康宣布联合50家药企推出“慢病福利计划”,覆盖10多个常见病种上千种药品。
后疫情时代,慢病管理如何持续发力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互联网医疗的“抗疫”经验能否有效转化为持续使用的成果,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慢病患者的关注点。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将疫情期间的“战疫”经验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相结合,同时辅以医生更多高效的管理工具和助手,大幅提升慢病管理效率,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主要发力方向。
记者从医联了解到,6月15日,医联发起“慢病管理伙伴计划”,计划在疫情期间携手广大医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慢病患者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线上慢病管理服务,提升慢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构建数字化慢病管理体系。
“在互联网慢病管理方面,我们将不断进行精细化运营的探索,通过提供慢病管理工具和医助为医生带来增效,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慢病可视化报告,持续不断地对各个患者管理标准进行探索。”医联相关负责人以该平台上“医助”举例说,配备了“医助”之后,慢病管理的专业、高效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例如,医生之前只能管理50——100个患者,有了“医助”的协助后,医生的患者管理数可大大提升,并且可以大幅节省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