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零部件业务前景广阔 车企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往我们在集团内部,很多时候是公司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但新公司成立后,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要怎么做、市场或客户需要我们怎么做,所以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意识上的挑战。”
新能源车企近期的日子显然不好过:日趋激烈的竞争使整车企业盈利愈发困难,而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更是让车企的发展“雪上加霜”——双重打击之下,有车企开始意识到:如果把零部件项目拆分,成立公司,是否可以在拓展业务范围的同时,找到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当下,比亚迪就是这样做的。“比亚迪将开始向竞争对手和有抱负的汽车生产商提供全套电动汽车零部件,以在汽车需求低迷之际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日前表示。
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7—2019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已连续三年出现利润下滑。其中,2019年,比亚迪营业收入为1277.4亿元,同比下降1.8%,净利润为16.1亿元,降幅达42%,创下了5年来的净利润新低点。“比亚迪希望通过拆分零部件业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王传福坦言,“比亚迪将公司的零部件业务进行拆分后,将根据市场化机制进行定价,以形成利润中心。”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近日宣布,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对外合作,比亚迪已正式成立5家弗迪系公司,分别是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和弗迪模具有限公司。
记者通过查询启信宝了解到,这五家公司均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成立最早的是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5日注册完成,其余4个公司则在2019年12月24日-27日间陆续成立。其中,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负责动力电池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弗迪动力有限公司致力于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弗迪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汽车电子和底盘研发、生产和销售;弗迪视觉有限公司专注车用照明及信号系统相关产品;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则负责进行模具的研发和制造。
“弗迪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比亚迪的开放战略正式由1.0向2.0进阶,同时也是公司深化市场的里程碑。”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坦言。“比亚迪零部件业务的分拆和独立对外供应,将对其资金运作、电池业务分摊成本及降低风险产生正面影响,同时给比亚迪进入国际一线主机厂供应链提供了可能。”有业内人士分析。
独立零部件业务前景广阔
事实上,比亚迪并不是第一家拆分零部件业务的车企。
据了解,长城汽车早在2018年就开始将旗下的零部件业务实行独立运营,成立了蜂巢易创、曼德电子电器、诺博汽车、精工汽车四大零部件公司并对外供货。而更早之前的例子,还有上汽集团拆分出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华域汽车,其经过多年的独立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中的翘楚。
“业务分拆之后更有利于他们自身筹集发展资金以及今后上市。”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表示,当汽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有分拆旗下业务的迫切性,“子业务太多,如果还由一个公司统一管理,管理层根本忙不过来。”
除此之外,业内还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火爆”前景,同样也是吸引车企入局、拆分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从2013年的1.76万辆增至2019年的120.6万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2.3%——这意味着,与新能源汽车息息相关的零部件产业同样拥有广阔市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景气度将持续上升。”国金证券研报指出。
“近年来,公司已在积极完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相关布局,目前已有包括电驱动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器、电动转向机、电动空调压缩机、电子制动系统、电控扭矩管理器、先进电子泵、电池管理系统等在内的零部件产品。”华域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已成为目前该公司的发展重心之一,此举不仅能为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荣威发展“加码”,更可以满足新能源整车客户的配套供货需求。
最大挑战在于意识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整车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需要克服的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还需要打破原有市场格局,面临抢占市场份额失败的风险。
“以往我们在集团内部,很多时候是公司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但新公司成立后,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要怎么做,市场或客户需要我们怎么做,所以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意识上的挑战。”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对此表示。
而弗迪模具也意识到“开局”并不容易。“我们市场化的时间不长,客户及市场对我们的认可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对此,安庆衡认为,组织架构的调整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探索,是车企对创新求变的一次勇敢尝试,当拆分后的零部件企业发现需要独立面对市场竞争时,自然就会加强研发创新,从而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
“总体而言,整车企业由于累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制造经验,拆分独立的零部件业务进入市场具备一定优势。”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成立的五家弗迪系公司均是从比亚迪内部的零部件项目中独立出来的,前身几乎都拥有20年左右的设计研发能力,实力不可小觑。“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还是一片有待开拓的蓝海,新能源车企作为使用主体,想要自给自足、抢占市场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车企自身有实实在在的经验,品质又过关,在市场上绝对会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