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撞衫”拼多多 京东大力发展下沉市场

2019-10-11 14:08:00

 

来源:中新经纬

近日,京东悄然将京东拼购易名为“京喜”,同时推出了独立的的京喜APP和小程序,消费者通过微信购物入口能够直接进入京喜的界面。

这不仅意味着京东正在打造一个新的社交电商平台;对外部来讲,一场低线市场的三国演义也已悄然开局。

“撞衫”拼多多

种种迹象表明,京喜的直接对标者是拼多多。

21tech记者记者下载了京喜APP后,发现京喜的用户界面和拼多多的类似,均有“9.9”、“清仓”、“充值”等字眼。京喜中商品的购买方式也与拼多多的如出一辙——拼团低价。

玩法方面,京喜的“养狗领大奖”游戏也和拼多多的“多多果园”玩法类似,用户在京喜中养狗能获得抽奖的机会,奖品分为实物、10元抵现红包以及虚拟物品(虚拟狗粮);而在拼多多中,用户在“多多果园”中种果树,当果实成熟,用户可获得对应的“包邮到家”的水果。

表面看,京喜“撞衫”拼多多,但内在逻辑则源于京东的“工厂直供”。

今年5月24日,京东发布“厂直优品”计划,宣布为全国超10万家制造型企业搭建高效零售系统,而“京东拼购”正是厂直优品计划入驻的重要平台。自8月起,“京东拼购”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招商会,挖掘工厂型商家,将制造企业和消费者直接连接起来。

具体而言,京东的“厂直优品”计划将整合内部4大货品质控部门及多家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组建专业验厂团队,进行验审,确保质量,并对通过验厂的商家和产品实行平台认证和店铺打标支持。京喜中的“工厂直供”,正式延续了这个计划,对商品的品控有所把控。

不过,拼多多此前也表示,将以平台与数据为核心,帮助传统工厂转型,打造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ing)模式。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拼多多创始人之一达达表示,“拼多多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直通生产商,为小成本商家降低风险、提供品牌化。我们以商品为颗粒度,为厂商提供接触大量消费者的机会,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商品。”

两者究竟有何差异?

“如果看产品的话,京喜与拼多多肯定是非常有差异性,”在接受21tech记者独家专访时,京东战略投资部崔之瑜表示,“京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信赖的点,京喜会通过厂直优品去直接链接商家的产品。”

此外,崔之瑜认为,京喜与拼多多的工厂模式有所区别。“两者的路线不同。拼多多是从下往上走的过程,京东则是一直守在这里,我们既会讲性价比,也会讲究品质,坚决不做山寨。性价比的产品不代表是质量差、山寨货。”

三足鼎立

京喜的上线是一个标志。事实上,京东近年来在低线市场的动作频频。

去年10月以来,京东在三四线城市争开电脑数码专卖店。截至今年7月17日,京东开了110定位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的电脑数码专卖店,并计划在今年开到200家。

此外,今年以来,京东连续对外公布了五星电器、彩生活、迪信通、新潮传媒、生活无忧、汽车街、特斯联等多起战略投资项目,通过整合自身与项目方的资源,面向低线级市场拓展更多的场景和服务。

京东对下沉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京喜的上线则是京东布局下沉市场的另一个重磅动作。

在2019年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京东高管多次提到低线用户消费者。京东零售集团轮值CEO徐雷表示,目前京东来自于三至六线城市的用户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新用户中有将近七成是来自于低线城市,按照收货地址看,整体用户里面超过一半来自于低线城市。低线用户最初可能选择单价较低的商品,但他们在线上的购买最终还是倾向于高品质的商品。

彼时,京东方面提到,将在10月1日前后升级在微信的一级入口,将微信第一入口打造成一个专门针对微信生态、尤其是女性和低线市场的新的模式,将会采用低扣点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更丰富的商品,去满足低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京喜”便是京东声称要打造的针对微信生态、尤其是女性和低线市场的新的模式。

而此次京东将拼购产品升级为独立的“京喜”,意味着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战局,正式开始短兵相接。

或许是因为拼多多的快速崛起,京东感受到了压力。

截至6月30日,拼多多APP的月度活跃用户超过了3.66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8%;在年度活跃用户上,拼多多以4.832亿的规模超越京东成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

成立仅四年,一直在下沉的拼多多在9月5日美股收盘时,市值首次突破400亿美元。

GMV方面,在所谓“人口红利消失”、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拼多多的表现也异常出色,拼多多仅用两年就突破了1000亿GMV的大关,而实现这个数字,淘宝用了5年,美团用了6年,京东更是用了10年。

同时,拼多多正在蚕食阿里和京东的市场。拼多多二季度财报的数据显示,拼多多一二线用户的GMV占比达到了48%,也就是说,拼多多一半的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流量逐渐见顶,拼多多“社交裂变”的玩法终于引起了阿里和京东的警觉。

2018年上半年,淘宝推出“淘宝特价版”APP,直接对标拼多多;11月,淘宝将“天天特价”战略升级为“天天特卖”,并在今年3月将聚划算与“天天特卖”和“淘抢购”合并。

去年3月,京东推出“京东拼购”,玩法与拼多多类似。4月,京东举办“京东拼购节”,并在一个月后推出了“厂直优品”计划,将制造企业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京东拼购”推出后一年后,今年9月19日,京东将“京东拼购”升级为“京喜”。

尽管拼多多已经先行一步,但对于后进者京喜的机会空间而言,京东方面依然保有信心。

“下沉市场已经被教育成熟了,其实现在属于收割期,”崔之瑜向21tech记者分析道,“拼多多将低线城市的用户从线下带到线上,但他们的消费需求本身会发生变化,他们不会仅关注某一种类型的产品,也会有其他类型的产品需求甚至服务需求。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你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去较快抢夺市场。”

确实如此。从当前各项数据来看,下沉市场在电商中的价值逐渐凸显。以今年的618为例,阿里方面,聚划算作为聚焦下沉市场的战场,拉动了天猫近三分之一的成交额;京东方面,低线市场的订单额同比增幅是京东整体增幅的两倍;而对于拼多多来说,低线用户的表现就更加显眼,截至6月5日11点的3亿笔订单中,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订单占了70%。

何以居上?

京东如今开始真正拼杀下沉市场,但毕竟拼多多是拓荒者,后者早已积累了一大批用户。尽管当前已到了下沉市场的收割期,但京东入局的挑战依然艰巨。

江女士是拼多多的忠实用户,她得知拼多多,是缘于微信上的朋友推荐,“让女儿给我下载了一个APP,经常在微信里跟朋友拼单。”她选择拼多多的原因很简单:它支持微信支付。并且她认为,拼多多价格便宜,快递速度不错。

但在使用了这些年之后,江女士的心态也有微妙的变化。“买了这么久,也有买到不好的产品,甚至与图片不符合的,”江女士感慨道,“家人说我买垃圾。慢慢地,我也不会买太低价的东西,更倾向于买中档价格的东西。”

至于新上线的京喜APP,江女士认为,“京喜上的东西质量可能也会好一点,价位也更高。”

另一位拼多多用户则认为,京喜做得不如拼多多。“价格不够吸引人,而且拼多多的界面更加简单直观,看得出来优惠力度很大。”该用户向21tech记者表示直言道。

此外,有多位拼购用户认为,京喜的商品数量远不及拼多多,知名度也较小。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京东此时入局社交电商及下沉市场,并非没有机会,“对于电商平台的消费者而言,没有忠诚度可言,不管是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等,消费者对品质、服务和价格是非常敏感的,谁能提供好这三个给消费者,消费者就会转向谁。”

那么,为何一定要采用独立APP的策略?前腾讯及京东战略分析师、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认为,京东推出独立的“京喜”,是其进攻下沉市场的战略行动。“下沉市场的购买力与京东主站不同,这就逼着京东去单独做这样一个产品,在商品的供应链、商家上都要做一些调整。”

“如果不分出来,价格就很难分开,京东的用户很难在拼购内找到与拼多多可比的价格,”张毅直言道,“分开来之后,京东可以用另一套体系组织单独的供应商和相关成本,与拼多多抗衡。”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京喜的优势是存在的。除了多年积累下对电商业务的理解及资源优势之外,京东还拥有微信购物的一级入口,这使得京喜在流量上胜于拼多多。目前,拼多多没有微信一级入口的待遇。

但同时,李成东也认为京东选择此时入局的难度较大,因为京喜在京东的体系链内,而京东的体系链更侧重于口碑和品牌。“外界因为京东的体系链,而对京东有更高的要求,当京东做别的产品时就会有所约束。京东如果背负压力去做社交电商,未必是一个健康的方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