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母婴店行业集中度还很低 市场主流仍是“沉默的大多数”

2019-07-26 22:33:00

 

来源:华夏时报

中国有近20万家母婴店,但放眼望去,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连锁却没有一家。渠道商孩子王虽布局全国,但以中国市场之大、市场层级之复杂,不到300家店的规模也只能算作“撒胡椒面”;区域性上千家的大型连锁也不是没有,但要走向全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从上述市场情况可以看出,母婴店的行业集中度还很低,市场的主流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数以万计的中小型母婴店。但这个群体在外界看来是“嗜利如命”的,没有规模化基础就玩不了成本竞争,追求高毛利是选择,也是基因。如何转型?一场关于奶粉渠道之争开始上演。

转型迫在眉睫

在快消业,如果论起毛利高、走量大的属性特点,这样的产品非奶粉莫属了。

据《华夏时报》了解,目前,奶粉依然在绝大多数母婴店占据着50%以上的业绩份额。但与母婴店不同的是,随着配方注册制的横空出世,奶粉行业迎来了一次快刀斩乱麻式的“清扫”,尤其是三四级市场,空出了不少货架等待补缺。

由于今时不同往日,新生儿少了,竞争者多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母婴店开始学着向流量妥协,向大品牌妥协,只是妥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即使心理上能快速调整到位,经营上也要有个过程——毛利率好降,销量可不好升,更何况还有水涨船高的房租水电人工成本,转型迫在眉睫。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对广大中小母婴的来说,不能和大连锁硬碰硬,那就搞错位竞争,走差异化路线避其锋芒:大品牌要有,是为了建立母婴店的流量梯队;差异化的品牌更不能少,是为了维持母婴店赖以生存的“利润根基”。尤其是后者,既要有利润,又要“推得动”,这就对选购品牌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渠道卡位战

为了既能获得利润,又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母婴渠道们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消费升级的前沿阵地——母婴市场,进口品牌的渗透开始提速,并扩散到下沉市场,而真正被渠道所青睐的,是那些既有毛利操作空间,又有奶源品质保证的非一线进口奶粉品牌,比如Mille。

据悉,作为“北欧第一奶粉品牌”,Mille在中国市场并不是新兵,但从另一个角度讲,Mille又是全新出发,因为接下来,蜜儿乐儿将推出重磅新品“至萃”,主攻2线以下市场,做渠道精耕,而伴随与此的,是Mille双品牌独立事业部的全新操作模式。

据第三方统计机构“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18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以高端产品为主的外资奶粉在一二线市场占比达到了80%。据则显示,国内品牌凭借较高的终端毛利(50-70%)吸引三线以下母婴店加入抢占市场,在三线以下城市,国内品牌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此外,目前线下母婴店的销售额在低级别城市和乡镇中占比约为75%,注奶粉册制实行后,国产奶粉龙头具备渠道下沉优势以及价格优势。

由于渠道成本低、利润和成长性高,奶粉销售中电商渠道的占比正在持续提升。从2015年开始,国内奶粉销售中,商超渠道出现下滑,电商渠道则提升明显。一场关于奶粉的渠道之争要开始上演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