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20亿难解造车近渴 长城华冠或将转战科创板
近日,前途汽车母公司北京长城华冠发布申请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对异议股东权益保护措施的公告,拟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终止挂牌。
长城华冠公告中称,公司将在一定期限内对异议股东所持公司股份进行回购,于3月7日上午10时召开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此外,公司还表示,在告别新三板后,长城华冠将通过持续科技创新并积极筹划在资本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
伴随着新三板的投融资持续遇冷以及前途汽车的资金需求日甚。外界普遍认为,长城华冠已经为后续的资本规划谋得后路。当记者向长城华冠提出是否有意“改板”筹划登陆科创板时,长城华冠兼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以及公司方面人士并未给予直接回应,只是强调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一切以公告为准。
有分析人士表示,长城华冠市值逾40亿元且主营业务契合科创板定位,同时还是第三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和第六家获得工信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是新能源车企中理想的投资标的。
谈及前途汽车销量水平的质疑,有前途汽车人士向记者透露,“媒体报道59辆的销量数据准确性待考。目前K50的订单量在130辆左右。”而早在前途K50上市时,陆群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没有特别关注前途K50本身卖多少,它最主要的任务是给品牌定调、定位、定空间。”
亏损持续加剧
长城华冠终止挂牌
资料显示,长城华冠于2015年下半年登陆国内新三板主要从事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电控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
事实上,尽管陆群声称,“从来没为钱操过心,每一次的融资,都按计划融到了钱。”不过,《证券日报》记者查阅长城华冠财报发现,自2015年上市以来,长城华冠亏损逐年扩大,从2016年到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亏损近7亿元。其中,2018年前9个月亏损3.7亿元。对此,长城华冠方面表示,业绩大幅下滑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前途品牌新能源整车及华特品牌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方面,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公司首款重要车型前途K50,2018年仅售出59辆。此外,随着前途汽车K50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投入增加,长城华冠负债率也在呈逐年升高趋势,2015-2018年上半年,长城华冠负债率分别为63.11%、35.28%、69.46%、60.71%。同期现金流持续走低,分别仅为-1978.49万元、-8375.55万元、-2.27亿元,-2.53亿元。
提及亏损,陆群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从未宣称过前途融了多少钱,也没缺过钱。”他直言,过去五年间前途汽车投入超过20亿元,用来解决建厂、开发平台、产品研发、投产、体验店、资质等一系列工作。
事实上,汽车行业的特点就是“大进大出”--前期门槛高投入大,一旦止损盈利就意味着大规模现金入账。谈及预期中的盈利节点,陆群还是希望市场多一点耐心。在他看来,“前途将会比较早地进入赢利期。”
根据前途汽车的规划,在K50之后,基于小型乘用车平台的前途K20 Concept及基于中大型乘用车平台的前途 Concept 1将陆续推出。“目前K20研发进度顺利,冬季测试和标定已经完成了。”有前途汽车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接纳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产品切入时间。”陆群认为,先立品牌还是先走量难度其实一样。“你挑容易的干后面难,你先挑难的干后面就会容易一点。”
双资质保驾
或转战科创板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显示,自2015年登陆新三板后,长城华冠成功募资五次,合计募资21.2亿元。为纾解资金压力,长城华冠已于去年上半年进行了年内第一次股票发行,募集资金8.9亿元;2018年12月份,公司再度发布2018年第二次股票发行方案,拟募集资金15亿元。然而此次股票发行,仅募集到6亿元资金,为预计募集金额的三分之一。
一方面新三板投融资持续遇冷,另一方面,前途汽车资金需求日甚,长城华冠退出新三板后,前途汽车在资金筹集方面有何规划,同时将如何保障量产交付,以及下一步研发投入的资金呢?
对此,长城华冠表示,“未来不排除在资本市场方面进行一定的筹划。”公司还称,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公司发展目前正处于战略投入期和营收增长期。在告别新三板后,长城华冠将通过持续科技创新,高效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积极筹划在资本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据此,外界普遍认为,长城华冠已经为后续的资本规划谋得后路。当记者向长城华冠提出是否有意“改板”筹划登陆科创板时,陆群以及公司方面人士并未给予直接回应,只是强调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一切以公告为准。
有分析人士表示,长城华冠的整车设计、新能源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制造三大板块高度契合科创板的定位。同时,公司市值逾40亿元且是为数不多拥有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资质的车企,上述优势使其成为新能源车企中少有的优质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