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创新生态链加速构建 以“共享平台”为桥梁走通新路
一边是军工科研院所昂贵的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一边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试验检测,买不起、用不起大型仪器设备——长期以来,军地“两张皮”阻碍了军工科研资源向地方经济转化。最近,位于四川的绵阳国家科技城吹起了一股军民融合“共享风”,打破了这种僵局。一批军工科研院高精尖的仪器设备透过第三方平台向社会开放,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企业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明显提高。
军民融合关键在“融”,“融”既是目标更是过程。谁来融、融什么、怎么融?作为全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和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先行区,四川省绵阳市一直努力探寻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并试图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其可持续推进并不断深化。这里探索建设的全国首个“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正是这种改革尝试的最新成果,也为军民融合战略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科研院所仪器设备使用率大幅提升
四川省绵阳市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城,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众多“国宝级”科研院所和长虹、九洲等多家大型骨干企业。依托这些资源,绵阳也聚集了一大批全国乃至全球顶尖的科学仪器设备,但由于军地之间长期的体制隔阂,这些“宝贝”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绵科研单位和骨干企业拥有的仪器设备有数万台(套)。抽样调查显示,这些仪器设备的应用并不饱和,有的还形成闲置。另一方面,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早期的创业企业,却苦于设备购置、使用成本太高,有的企业为做一项测试甚至要到省外苦等3个月,严重阻碍了研发进度。
如何弥补其间的鸿沟,绵阳市大胆探索。2017年初,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绵阳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组建“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平台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仪器设备资源,坚持市场化运作,促进地方与科研院所大型国防科研资源跨军民、跨行业、跨地区开放共享。
共享平台运营不到两年,就整合了以风洞设备、核测试相关设备等为代表的15大类、总价值超40亿元的4500余台(套)仪器设备,以3位院士为代表的各类专家200余名,形成1万余项指标的检测能力。
平台运营负责人陈俊岗说:“我们将共享经济理念引入军民融合领域,将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资源与中小企业研发需求成功对接,实现了政府、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三赢。”
当地一家科研机构的一位实验室负责人说:“将150多台价值1.2亿元的仪器设备纳入共享平台,去年共为200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仪器设备使用率提高了20%以上,未来随着更多的设备进入共享平台,使用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坚持省市共建、军地协同、市场运营,在仪器共享之外,共享平台还提供仪器金融、仪器研发、仪器首发、报告溯源、认证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自运行以来,平台已在检验检测、设备开发、认证服务等方面累计为11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3000余次,服务金额超过1000万元。检测周期大幅缩短,节省资金近千万元,减轻了创新主体的资金负担。
军民融合创新生态链加速构建
记者观察到,以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为代表,绵阳科技城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形成了从研发、融资到成果产业化的军民融合创新生态链。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绵阳科技城组建了“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运营两年多来,已经实现来自全国的2万多项各类成果在线发布,促进了1000项技术合同转让,交易金额近20亿元。交易中心运营负责人丁爱华说:“所有交易中军工科研院所转让的技术成果占4成,有的已经成长为产值4000万元的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要买一台仪器设备可能都要砸锅卖铁。针对这个痛点,我们与共享平台、政府三方合作推出仪器设备贷,企业不需要抵押就可申请。”工商银行绵阳分行行长李思林说:“贷款利息仅为基准利率,期限可达3年,额度在3000万元以内,可以很好满足初创阶段的企业研发需求。”
绵阳赛恩新能源科技公司研发一项军民两用电机时需要大型专业检测设备,之前到省外去做每次要花费1万到3万元,还要排队一两个月,不仅成本高,而且影响研发周期,企业压力很大。
“绵阳建立共享平台后,我们就在本地找到了设备,一周之内就做了检测,而且仅象征性地支付了2000元成本费。”公司总经理刘昆明说,由于技术在国内领先,目前这款电机已经成为公司拳头产品,去年企业拿下500万元订单,今年有望突破5000万,最近还获得工商银行100万元的“仪器设备贷”,将用于购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
共享平台服务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化项目。陈俊岗介绍:“目前我们参与了4个孵化项目,其中拉曼光学分析仪项目已经进入加速推进阶段,打算融资2000万进行产业化,这个领域市场规模约30亿元。拉曼光学分析仪过去全球只有几家顶尖机构能够做,如今在共享平台的推动下,我们已经看到了产业化的希望。”
正是这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使得绵阳科技城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创业创新活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数据显示,最近5年内,绵阳科技城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不到1000家增长至万余家;2017年,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70.6%,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7%,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今年上半年,科技城GDP实现近800亿元,增长9.5%,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以“共享平台”为桥梁走通新路
尽管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模式已初步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和潜力,但相对于我国军民融合发展需求来说,其规模和力度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在业内人士看来,进一步明确试点政策、整合提升仪器设备资源专业管理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是当务之急,从而更快更好地为军民融合战略服务。
首先是进一步明确军工科研院所参与共享服务的权责利。记者了解到,由于共享平台是以市场化机制运作,能不能参与共享、参与共享是否收费,给部分军工科研单位带来政策困惑。尤其是,如果共享业务不断做大,所带来的收入性质如何界定、分配,对院所本级的决策带来挑战。
部分受访专家认为,要消除困惑有必要在政策上予以明确,对军地协同创新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可纳入军民融合体系进行支持和规范。同时,未来是否可以进一步推动和鼓励科军工研院所参与地方改革,享受地方创新政策,值得从顶层设计思考。
其次是进一步整合提升仪器设备资源专业管理服务水平。有科研院所人士分析,现行机制下,仪器设备往往归到某个项目组或者专家名下,存在为了防止外人使用损坏风险,宁可闲置也不愿拿出去共享的现象。建议参照国外先进实验室做法,建立专业的“实验室平台”,由专业团队负责科学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分配,最大限度提高使用率。
第三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李思林等建议,可在全国军工资源富集地区复制绵阳科技城“科技金融”的理念,通过支持组建第三方专业平台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甄别能力,加大专利贷、仪器设备贷、订单贷等科技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让重知识、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降低资金压力,提高研发能力和产业化速度。
以设备仪器为突破口,绵阳市已经将军地“两张皮”撕开一条口子,并以“共享平台”为桥梁走通了军民深度融合的一条新路。而且,这股“共享风”正在吹向全国。据了解,有关部门已将此项试点经验列入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同时,四川省也专门制定了此项试点经验的推广方案,确保这一改革成果产生更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