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农村借助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 潜力巨大

2018-10-15 08:4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2448.8亿元人民币。2018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6322.8亿元。数据显示,农村借助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针对农村电商的“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程郁。

顺应时代趋势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备受关注?

程郁: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在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底,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农村电商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由多层级的链式流通向多维度的网络直链转变,实现了去中间化、去层级化的发展,优化提升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效率,为分散的小农户和个体消费者创造了更多的市场选择机会。

其中,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重点向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帮助偏远地区建立与城市消费直连的新市场通道,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生态产品的高附加值,有力带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增收。在之前的发展中,部分地区电商平台的拓展是以农村市场渗透为目标,产品的下行远大于产品的上行,因而在新的乡村振兴发展阶段,更需要电商积极推动产品上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急需解决痛点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在于哪些方面?

程郁:一方面,是物流通道的打通和成本的降低。电商背后需要强大的物流体系的支持,包括产地仓储、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联通全国市场的物流网络,才能保障实现从产地向终端消费者的直接配送。

物流网络范围决定了电商的市场广度,物流效率则是其竞争力的关键。但是目前来看,相比城市物流,农村电商物流成本仍然偏高,尤其是到村物流的规模不经济制约其成本降低。而且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性需要冷链物流的保障,当前产地预冷、冷藏设施建设滞后、冷藏运输能力不足、有库无链、冷链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仍制约农村生鲜农产品的电商销售。

另一方面,产品的标准化与品质控制。电商的发展必须以优势产业和优质的产品为基础。电商销售因为客户无法当面验货,对产品的标准化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严格的品质控制、分级分类、包装保鲜等要求以方便消费者选择和放心购买,才能够以更好的消费体验获得消费者信任和争取粘性消费。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人才。农村能够应用互联网技术,懂得电商营销的人非常缺乏,迫切需要吸引一批有技术能力、熟悉互联网经营模式的人引领带动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这些“关键点”应如何应对?

程郁:首先,物流体系建设方面,需要支持产地农产品预冷、仓储、分级分类、包装等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发展,合理布局冷库库点和冷藏运输车确保各环节的有序连接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冷链物流。积极推进物流资源的整合,以集聚规模化和互补连接,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在产品的质量控制方面,利用合作社和企业推广标准化生产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市场上摸索建立农户会用、市场认可、管理方便的农产品分级标准,以分级定价实现产品优质优价,通过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引导生产者加强质量控制、改进产品品质、强化采后管理。

另外,在人才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吸引互联网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另一面要加强本地电商的应用实训,普及电商创业发展的基本技能。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时报:发展农村电商对于乡村振兴还有哪些特殊意义?

程郁:第一,当前农村电商是促进产业振兴的有力动力。电商拓展的更广泛市场能够为农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有力支撑;电商创立的新消费模式和新体验能够增强市场渗透,能帮助提升农村产业附加值;电商形成的产业生态体系有利于培育孵化创新创业,能够激发农村内生发展活力。

第二,农村电商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平台。作为一个新兴业态,更能够吸引有技能、有想法的企业家和年轻人的回归,能够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第三,农村电商有利于推动生态振兴。电商的新商业模式创新,以新消费体验帮助生态产品实现更高价值。

第四,农村电商支持实现组织振兴。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新手段,电商、微商强化了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的联合共享、村民的互补协作。

第五,农村电商为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电商蕴含的是一种互联网的新兴文化,其推广和应用也带动了网络思想和文化的普及,通过信息的快速传播,带来新信息、新活动方式,更加丰富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