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鞋企大溃败 零售行业的产业升级引深思
据悉,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鞋类市场的销售额而正在逐年攀升,在2021年更是有望达到4.874亿美元。可是面对如此繁荣的市场,我国的众多传统鞋企品牌却只能看着国外的品牌“笑傲江湖”。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千禧一代”正是屯鞋主力军,女性受访者平均每人拥有24双鞋,男性受访者则相对较少,拥有15.5双,平均每人拥有的鞋子可达21.2双。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人群。我国的传统鞋企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溃败的。
说到传统鞋企,肯定离不开“鞋王”百丽。在2000年前后,百丽以对市场的精准把握,把目标面准了运动休闲板块,这一极具市场前瞻性的举措也为百丽后来成为“中国鞋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到了2014年由于淘宝等电商渠道的兴起,百丽的增速开始放缓,虽然后也采取过诸多补救措施,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到了2018年百丽为了进行改革、转型,正式挥别香港联交所,完成私有化。
而他的“难兄难弟”达芙妮的日子也不比他好过多少。前段时间达芙妮公布了2018年中期业绩,据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的6个月内,达芙妮营业额为22.59亿港元,同比下降17.33%,股东应占亏损为4.93亿港元,同比增加135.19%。达芙妮近年来更是以关店不断,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达芙妮关店827家;2016年,关闭门店1030家;2017年,关闭门店1009家。而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除了电商渠道的冲击以外,达芙妮的创新能力也是重要原因。
面对国外品牌的大举进攻和电商渠道的不断冲击,我国的传统鞋企该如何寻求出路呢?从同是中国本土品牌的李宁和安踏的崛起中我们不难看出,产品年轻化是大势所趋,相比于70后和80后而言,90后、00后对于个性的追求更加狂热,它们难以对于当下品牌难以产生持久的忠诚度,品牌崇拜早已弱化。如何找到千禧一代的“痛点”,也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那么面对电商渠道的冲击,传统品牌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可以从温州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寻找启示。近年来,随着跨境零售电商的兴起,温州打开了一条“温州制造”对接欧美消费者的新销售“捷径”,“黑科技+新模式”的发展战略,也让温州的众多中小型鞋企得以走出困,因此传统品牌要更重视长期目标,以科技、数字化为转型方向。
总之,传统鞋企想要“翻身”,在设计上可以朝着运动、时尚、年轻的方向努力,在渠道商,则要以科技和数字化为转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