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政策相继出炉 行业热点持续不断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支持小微企业、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资管行业未来何去何从……
近段时间以来,金融圈政策相继出炉,行业热点持续不断。作为这个圈子里的大佬,银行的“掌门人”怎么看?怎么想?他们对于未来行业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期许?
8月23日,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一众大佬齐聚“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金句迭出。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防范金融风险始终是第一要务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
支付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潜藏着不容忽视的现实风险。
梳理这几年来出现的金融乱象,一方面是由于资管与同业业务等过度创新带来的,另一方面则是伴随着支付机构的多元和互联网金融突进带来的。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非法集资、违规收单、客户信息安全、洗钱,以及各种各样的P2P、现金贷、套路贷、地下交易平台等乱象,基本上都借助了违规支付,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付工具。
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在坚持强监管与促创新并重、完善顶层设计、规范市场秩序、消除风险隐患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如建立网联平台、备付金集中存管、优化牌照续展及市场退出机制、规范银行等支付机构管理、加强个人账户分类管理、严查支付通道和接口“私搭乱建”等。
不同类型的支付机构,均应切实担当主体责任。
一是要不忘初心,回归本源。二是要消除监管套利。三是要坚守账户管理的核心要求。四是要严禁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搞任何形式的“资金池”。
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
无论未来一段时期银行怎么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应放在第一位置。
通过对风险的把控来获取风险收益非常重要,特别是对那些试图进入银行和金融界的投资者,要把握好这一点。
银行必须坚守稳健经营的理念,不能过度追求扩张和大跨步的前进。
我在金融行业从业40多年,一开始进入学校时,老师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要牢记: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负债制约资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我善意地提醒有些投资者,不要过度使用银行信用,不要仅仅依靠所谓的资本运作、资产运作,从资产端来撬动负债业务的发展,进而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
去杠杆任重道远
“软着陆的一个方法是债转股”
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
因为经济要发展,杠杆率达到现在的水平,硬着陆会带来一些问题,软着陆的一个方法就是债转股,把现有债务转成股本。
债转股不是简单地为了减债或逃废债,还有一种目的是完善公司治理。金融机构成为股东,股东和债权人的权利、义务不完全一样,内部治理、法人治理不进一步完善的话,就起不到债转股的作用。
企业要坚持契约精神,不能现在遇到问题后,以前承诺的都不算了。
企业还需要真正加强内部管理,才能让金融机构有信心成为其股东。未来大家同甘共苦,用时间换空间,才能起到债转股的作用。
而不是像过去,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现在把杠杆率降下来,增强了负债能力,下一轮再去扩张、增加负债。
五大国有银行都有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但股份行还没有。政策上可加快这方面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批设。在风险消耗权重上也要适当给予考虑。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
回望过去,平安银行在资产质量上走过弯路,所以我们将优化资产质量、化解金融风险,作为转型攻坚战的第一枪。
存量方面,平安银行坚定推进银行业务去杠杆,逐步清除通道业务,并成立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不断创新清收模式,通过淘宝网拍卖问题资产。
增量方面,平安银行明确新增资产主要投放于个人金融领域和国家战略性行业,坚决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全面盘活信贷资源。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