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便利店市场的进出与更迭正戏剧性地展露

2018-08-07 09:22:00

 

来源:华夏时报

8月5日,在经历了近一周的资金链断裂风波后,位于南二环附近的一家刚开业仅两年的邻家门店,已经关门谢客。在门口的玻璃门上挂着的“暂停营业”牌子边上,赫然贴着一张苏宁小店的大红招聘广告——一边是已经垂死的便利店创业公司,另一边是大力挺进的商业连锁巨头,市场的进出与更迭正戏剧性地展露。

此前在8月1日,邻家便利店的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宣布停止总部各项业务,旗下168家邻家便利店也全部关停。邻家便利店,这个被认为是北京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本土便利店自此深陷倒闭危机,一场围绕着其在京168家的门店的争夺也悄然开场。

“正洽谈相关店面和人员”

长江后浪推前浪。就在邻家南二环这家暂停营业的门店附近,即将有一家苏宁小店开业——8月6日晚间,记者拨通了留在邻家门店上的苏宁小店招聘电话,对方告知记者在9月就会在周边开业一家新的门店,但是否就是在这家邻家门店,对方并未有明确答复。

实际上,就在邻家“爆雷”后,苏宁已经抛出橄榄枝。8月6日,苏宁相关人士对记者确认称,苏宁确实正在洽谈邻家的相关店面和人员。除此之外,有媒体也报道称,除了苏宁外,还有很多同行在虎视眈眈。

在南二环附近这家邻家不足50米外的拐角处,就有1992年进入中国的便利店鼻祖7-Eleven的门店,而邻家品牌的创始人也出自于7-Eleven。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知名连锁便利店7-Eleven北京的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管理层集体离职,创立了邻家便利店品牌。目前邻家在京的168家便利店,分部在朝阳、东城、西城、海淀、通州、丰台、大兴八个区的核心地段。

对于苏宁而言,随着智慧零售大战略的推进实施,苏宁已经形成了“两大(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一小(苏宁小店)、多专(零售云店、苏宁易购云店、红孩子、苏鲜生、苏宁体育、苏宁影城、苏宁极物、苏宁易购汽车超市)”的多业态集合。单从苏宁正在大力布局的苏宁小店而言,北京市场的意义重大。

从2018年1月才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开的苏宁小店项目进展可谓神速。苏宁相关人士介绍称,截止7月底,苏宁小店已经在全国开出1288家。按照此前的计划,苏宁小店2018年要在全国开出1500家。

北京、上海和南京是苏宁小店的重点目标。今年4月,苏宁易购宣布收购迪亚中国100%的股权,藉由这次收购,苏宁一举拿下迪亚中国在上海主城区的超过300家门店。当时,苏宁高层就曾对记者透露,除了迪亚天天以外,苏宁小店在上海选好的门店已经有100个。

按照苏宁的规划,今年在北京要开出600家苏宁小店,2018年底苏宁小店将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便利店企业。不过,苏宁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到5月底在北京有20余家门店。

据了解,在北京市场,苏宁把北京区域分成16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里面都有专人去负责开发筹建选址。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一家家选址、开店显然不是最好选择,瞄准已经在成熟商圈中布局的品牌进行收购是最快路径。拿下邻家在京门店对于苏宁小店而言,确实颇具诱惑。

71起融资涌入后

“邻家每月亏损500万”是在其资金链危机出现后,被媒体及行业人士广为关注的焦点。

“一个便利店要想有稳定现金流,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选址,但好的地段租金成本又会高企,所以在便利店成本中,房租是大头。此外,加上水电、人工等成本在内,一个一线城市的便利店月均的运营成本就在10万上下,这还不带商品、物流等其他成本。”行业人士向记者介绍称。

按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近一年来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而店铺资源加速稀缺,被认为未来租金成本仍具上涨压力。

尽管如此,在新一波消费升级浪潮以及线上线下新零售概念的渗透下,方便快捷的社区便利店成为巨头争抢的线下新流量蛋糕。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7月9日,便利店市场中共有71起融资事件。而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从去年至今,有近100亿元的资金涌入到便利店行业。

在众多入局者中,不光是苏宁在提速苏宁小店布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早已冲向线下,在便利店等领域展开比拼。京东喊出了未来五年要开100万家便利店的目标,阿里则制定了一年一万家天猫小店的目标。除了互联网巨头外,包括王府井集团、中百集团、天虹商场、中央商场、步步高集团、大润发、永辉超市、家乐福等在内的传统零售巨头也都已涉足便利店业态。

巨头涌入下,《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数字显示,2017年我国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门店数量突破10万家。

仅从北京市场来看,有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达到20.7%,在一线城市中发展最快。而这也意味着开店背后巨头对于门店资源争夺的残酷性:上述行业人士以一个新晋的便利店品牌向记者举例称,在争抢新门店上其就经常以翻倍的价格去跟同行抢,因为“有规模才有机会赚钱”。扩张看似不计成本,谁又能熬过最初的草创期获得稳定现金流、成为中国的便利店之王?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