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市值破3千亿 医药企业排位重新洗牌
在创造3000亿市值的同时,估值也上升到90倍。不过,业绩就未见与之对应的提升。4月26日,恒瑞医药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其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57亿元,归母净利润9.4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1.70%、16.95%,而2017年全年及一季度的业绩增速分别为24.25%、18.63%。
一季度业绩增速放缓的局面可能即将发生改变,2018年恒瑞医药将迎来密集收获期,5月中下旬以来,恒瑞医药研发项目利好消息不断,多款药物获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
新康界统计发现,恒瑞医药近期取得的5个《药物临床试验批件》中,有3款属于肿瘤治疗领域。其中,最新一项公告为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19K)获批上市,原研药为安进公司Neulasta,1991年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2017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7.6亿美元,但未在中国上市。恒瑞医药在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研发项目上已投入9800万元,预计其上市后将带动公司业绩增速换挡。
不难发现,研发能力是带动恒瑞医药股票上涨的关键动力。5月30日,《福布斯》杂志发布2018年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百强榜单,中国共有7家企业上榜,恒瑞医药是唯一一家中资医药企业,且排名较去年上升了18位,至第64名。2017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达到17.59亿元,同比增长48.53%,占营收比重为12.71%,比肩强生等跨国巨头。
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医药等18家大健康板块企业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顺利“入摩”,在提振投资者情绪的同时,随着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会持续上升。此外,上交所与中证指数日前宣布,6月11日起,恒瑞医药与青岛海尔、三六零等股票一道调整进入上证50。
第二把交椅
5月30日,药明康德结束16个涨停板之路,成为最快破千亿市值的医药股,股价从发行价21.6元/股翻了几番至过百元,截至6月6日收盘,报124.06元,总市值达到1292.69亿元,坐上国内医药股市值的第二把交椅。
可以说,药明康德是成功私有化的典例。
2000年,李革回国创建了药明康德。用了7年时间,2007年,药明康德成为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生物科技的中国企业。第二个7年时间,2015年,药明康德宣布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当时市值仅为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220亿元。
退市后,药明康德将其业务一拆三:合全药业于2015年登陆新三板,药明生物于2017年在港股挂牌,药明康德于2018年回归A股。
近年来,药明康德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48.78亿元、60.48亿元、77.20亿元,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85%。招股说明书显示,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区间为20.50-22.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94%-27.53%。
不过,药明康德动态市盈率高达111倍,与其业绩增长情况相比可能存在潜在的股价泡沫风险。去年,华大基因在18个涨停板后,一度跻身千亿俱乐部,不过随后进入震荡期,到6月6日,华大基因市值已经跌入500亿区间,短短半年市值腰斩。药明康德能否在资本市场走出独角兽的成长路径,稳坐第二把交椅还有待时间检验。
三国杀
在两大千亿创新企业身后,千亿俱乐部的其他“玩家”已悄然演变至“三国杀”局面。
在近一个月,复星医药(市值1149.41亿元)的资本市场表现相当动荡,其高层人事变动频频,3月底,在公布年报的同时,复星医药公告复星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不再兼任复星医药非执行董事和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另外,复星医药非执行董事康岚、复星医药副总裁邵颖也不再担任公司职务。2018年一季报显示,复星医药在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19亿元,同比增长47.38%;扣非净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1.72%。
康美药业(市值1261.97亿元)作为中医药全产业链的行业龙头,从中药材贸易,到中药饮片商业流通,再到中药大健康消费品,多线业务每个环节形成护城河。一方面迅速扩大饮片市场,另一方面与医院形成深度合作关系,打造“互联网+医疗服务”O2O模式。2017年,康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64.77亿元,同比增长22.34%,增速超出医药行业近10个百分点,净利润41.01亿元,增22.77%,基本每股收益增17.54%;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保持良好上涨势头,实现营业收入91.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68%,净利润14.23亿元,同比增33.28%,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32.72%。
可以说,云南白药(市值1160.95亿元)是通过品牌赋能的典例,在2017年,云南白药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迎来公司体制机制和经营发展的转变的同时,也收获大量现金流入。2017年,云南白药实现营业收入243.15亿元,同比增长8.50%;实现净利润31.45亿元,同比增长7.71%。